等待处理…

“优质星期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023年09月18日

日本最近忽然提出“优质星期五”措施,每月一次,规定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提前2小时结束工作,让职员们早些回去与家人团聚,通过娱乐增加消费,希望最终刺激经济发展。日本将此作为劳动改革的重要一环,呼吁企业界积极响应,争取形成规模效应。但是,这一制度性措施能否称得上真正的改革,效果又将如何?2月24日是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从这一天开始,日本开始实施这一制度,但仅在第一次实行中就引起了不小争论。

多年来,占日本经济60%的消费乏力,是制约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引进“优质星期五”制度,是希望借鉴美国感恩节前的“黑色星期五”和中国的“双十一”商业模式,促进消费。据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推算,“优质星期五”将使日本消费额扩大2000亿日元至3000亿日元。日本商家们也展开了吸客大赛,百货店开展“优质星期五”特别优惠,原来下午5点开门的餐馆提前至下午3点开业,并推出限时酒水半价等等,措施不一而足。

或许日本的本意是积极的,迄今政府通过降低企业法人税、增加技术研发抵扣税制度等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希望企业发展后,增加员工工资收入,最终促进消费并形成日本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仅如此,日本采取的灵活大胆金融政策一度使日元汇率大幅走低,也给海外投资的跨国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丰田汽车公司等大企业利润连创新高。但问题是,企业收益大幅增加后,员工工资并未相应增加,大部分利润转化为了企业内部留存,因此员工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未增加。根据日本的家庭经济调查,由于增加消费税和提高社保交付比例,家庭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40万日元减少到了2016年37.65万日元,消费支出从28.5万日元下降到了26.8万日元。

由此,“优质星期五”制度刚刚实行一次,就引起了经济界对其实际效果的质疑。首先,能否形成规模效应成疑。虽然日本经济界组织经团联呼吁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但政府的呼吁并非国家法定,因此企业是否响应只能靠自愿。迄今,表示响应的企业只有3%左右。原因是生产任务未减,周五损失的两小时要靠其他时间的加班补回来,24日已经有企业提前1小时上班,这说明员工负担并未减少。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本来就人手紧张,因而无力响应新制度。其次,每月一次早下班两个小时,对大部分平时疲于加班的职工来说,最大的可能是回家补觉而已,因而刺激消费作用有限。再者,此项制度号称劳动改革,实际是休息方式改革,因为劳动方式、条件、质量丝毫没有改变,劳动生产率没有根本性提高。因此,“优质星期五”最终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 □李方舟

上篇:世界各地专为野生动物建造的“过街通道”
下篇:名字会改变你的长相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3/201703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3/15/17519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