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工艺革新派上大用场

2023年09月18日

□姜晗 王严

3月的陕北依然寒风袭人,可延安市延长县境内的蒙华铁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站在日夜掘进的郑庄隧道口,充盈在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7标三工区党支部书记王量眼中的,似乎全是已贯通的赵庄隧道的施工景象。他兴奋地说:“我们采用‘新奥法’施工原理,成功解决了黄土围岩变形难题,使施工进度大大提高。”

蒙华7标三工区处于峁梁地貌构造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的湿陷性特点,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变形、塌方等险情,影响工程进度,用传统工艺施工不但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创新工艺、工法!”面对严峻的形势,项目经理史粮逢坚定地说。

头关不破二关难攻,如何解决黄土围岩变形萦绕在他们心头。他们首次在铁路施工中采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力,采用初期支护为主要的支护手段控制围岩,并通过对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数据监测,指导和调整设计及施工参数,一举让黄土围岩变形和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差的难题迎刃而解。

为保证二衬的对称浇筑、均匀入料,他们进一步探索衬砌和拱顶注浆工艺,改装衬砌台车,通过主料斗、主滑槽、“三通”分流槽、分流串筒和入窗滑槽结合的方式,操作相应的插板阀门使混凝土流向各工作窗口,实现二衬拱墙混凝土的逐窗进料浇筑,确保了工程质量。

一次次的成功像一针针强心剂,让他们坚定了将创新工艺、工法进行到底的决心。

在拱顶浇筑及带模注浆上,他们通过简化预埋管及注浆施工工艺、改进注浆工装及修复型注浆结合料,将衬砌拱顶浇筑的隐蔽工程转化为“可见”工程,预防衬砌拱顶缺陷;微膨胀注浆结合料可修复施工间隙缝、冷缝及砼不密实等缺陷,达到注浆充分密实的效果,提高了浇筑质量。

“长4336米,高11米的郑庄隧道已开挖3000多米,完成进度达到69%。因为使用了‘新奥法’,6座隧道可提前半年实现贯通”。史粮逢自豪地说,“工艺、工法的不断革新,就是施工生产的‘助推器’”。

上篇:人机产业的“陕西畅想”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3/201703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3/24/1754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