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上千道的制造工序中,危险而重要的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经常需要“匠人”一刀一刀地去完成。

三十载为国“铸剑”

——记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上)

2023年09月18日

■本报记者 薛生贵

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在火箭固体动力微整形岗位上,徐立平凭着精湛技艺,将允许的0.5毫米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下。他用手中的刀:“铲、切、挖、补……”,为共和国的战略导弹研制、载人航天和嫦娥奔月等工程贡献着小技工的大能量。

航天科技四院是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的研究院,7416厂作为制造工厂,徐立平和他的同事承担着主要生产任务。

一铲一削见“刀工”

21岁钻进装满火药的发动机历练

上世纪80年代末,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为儿子选择了从事技工的职业。

“学门技术有饭吃。”72岁的温荣书是我国航天固体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辗转四川、内蒙古、陕西三地,工作的性质、危险程度,她比谁都清楚。那个时代流行一句话:“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小电工。”作为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母亲希望儿子能走“正道”。

1987年,19岁的徐立平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后,成为航天四院7416厂一名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他回忆说,刚进厂的安全教育课上,巴掌大的废药遇到明火后,瞬间冲起巨大的火光和浓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随后,参观点火试验,腾起的蘑菇云,迎面扑来的热浪,让他深刻意识到岗位的危险性。

“老职工都能干,我怎么就不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肯专研的劲头,徐立平很快脱颖而出。

1989年某月,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故障,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做出艰难决策:病灶处挖药,就地修复。

徐立平主动请缨,参加了突击队。

所谓挖药,就是钻到发动机燃烧室里,人如“材芯”,在火炸药壁上,一点一点抠挖。

这些年,徐立平的徒弟杜鹏也参加过多次挖药任务。他说,人躺在棉布上,慢慢地向前挪动,大气都不敢喘。用铜铲、竹铲挖药时,忍受着浓烈的刺鼻气味,一次只能坚持十来分钟,最多能挖四五克药。脚上虽然绑上长长的带子,出现情况,助手可以把自己拉出来,但一次也没用过,也来不及。

比杜鹏高半头的徐立平,个头一米七八,半躺半跪,还要猫着腰,才可能不触碰药面。“干活时,除了挖药的沙沙声,就只有自己的心跳声。”他后来回忆说,“休息时,头晕、恶心、呕吐、腰疼,盖过了恐惧。”

两个月后,他们成功找到故障原因,发动机修复了,徐立平荣获了个人三等功。

可由于长时间猫腰,徐立平患上了脊椎炎,双腿疼痛无法行走。医生建议拉伸腰椎,他给家里装上了带有单杠功能健身器材,身体才慢慢地得到恢复。30年来,这样的危险任务,他不记得承担过多少次,但每一次,他都冲在前面。

“我爸从来不跑步。”徐立平22岁的儿子徐浩隽说,小时候,还总抱怨爸爸不陪自己锻炼,后来才知道他身躯微微左倾,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得了职业病。

愈磨愈锋见“刀魂”

好哥们牺牲后,他也没有逃跑

衡量厨师的刀技,主要看食材丝、片、段、块切得均匀度。

外科大夫的刀工主要看手术病灶是否切除干净,刀口是否光滑漂亮。

刚进厂的徐立平,跟着师傅王广安学习用刀。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师傅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切削要薄,用力要匀;心要静、气要沉。”

起初,师傅只让他在5厘米的药面上,学习粗整形。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他一遍遍地练习着手感。“最后一厘米药面细整形,一般都是师傅收工。”

年轻的徐立平仔细琢磨师傅的用刀窍门:右手持刀,左手扶刀,手臂均匀用力,靠近金属外壳时,停顿一下,用惯性清除最后一点药面。

徐立平的刀具都是自己制造和打磨的。水果刀、平刀、圆弧刀、Z型刀、铜刀、竹刀和手术刀等,五花八门的刀具,形状类似,但尺寸各不相同,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打磨刀具的难度。

杜鹏说,刚开始学习磨刀,用起来总感觉“乱跑”。后来,师傅告诉他,刀刃不在一条线上,刀面四个点不在一个面上,用起来,不是挖斜了,就是浅了或者深了。

“我磨刀不行,我牺牲的同事是磨刀的行家。那时,刀都是他来磨。”回忆起12年的事故,他的语气低沉了下来。同他一年进厂的好哥们,在10多厘米的药面上作业,不小心碰到了发动机壳子,导致爆炸牺牲。事后,一些人陆续调离岗位。留下来的徐立平,没有混日子,而是继续苦练基本功。 (下转二版)

刀锋匠心徐立平。 (资料图)

上篇:我省召开学习徐立平同志座谈会
下篇:省总机关工会九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3/2017032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3/27/1755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