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天使”的微笑最美
黄陵县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长白燕从业30年来,用微笑服务换来患者的理解与信任。
记得199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白燕和3岁的孩子刚刚睡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店头矿区发生瓦斯爆炸,情况危急!白燕快速穿好衣服,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孩子惊醒哇哇大哭。强忍着不舍的眼泪,火速赶往医院。这时,急救科送来一名外伤昏迷病人,浑身是血,多处骨折,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到,无颈动脉搏动,白燕立即进行胸外按压,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呼吸道分泌物多,实施气管切开术!及时吸痰!”正当她按照医生要求操作时,病人突然一阵呛咳,气管套管内的分泌物喷了她一头一脸,浓烈的腥臭味让人阵阵反胃,但白燕没有转身,继续配合医生进行后续治疗。经过了五个多小时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开始平稳。看到白燕头上来不及擦去的痰液,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愧疚。但白燕用微笑告诉他:没关系,你得救了。
白燕说她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把微笑的种子撒向人间。
哈海霞:用“心”守护生命
哈海霞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在这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护士站和病区,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有些画面让她永生难忘。
记得那是一个炎炎夏日,科里收住了一名12岁女孩,被110送来时,蓬头垢面,衣衫凌乱,大小便失禁,身上沾满污物,腿上几处流着脓液的伤口里还有蛆虫,散发出阵阵恶臭。了解后得知,这是一名智障且患有癫痫被家长遗弃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患儿,哈海霞二话不说打来一盆水,给孩子擦净身上的尿粪,清洗带着虱子的头发,处理完孩子的伤口后又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温柔地安慰着孩子。慢慢地,烦躁的孩子在她的怀里睡着了……在孩子住院期间,哈海霞每天一有时间就去陪孩子说话、玩耍、做心理辅导。同时通过多方渠道,联系到了孩子的父母,经过数次沟通,最终孩子的父母同意接孩子回家。孩子出院时,竟然主动伸出手和哈海霞“再见”,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不知不觉哈海霞湿了眼睛。
韩宇枫:为患儿健康倾心
韩宇枫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作为省医院第一位聘用制护士长,也是新生儿科护理团队的主要创始人。27年在新生儿科耕耘的路上,不断收获职业的自豪与快乐。
记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科室收治了一名溶血的急症黄疸患儿,孩子巩膜黄染,全身皮肤已经成了橘黄色,出现了肌张力增高的表现,需要换血。当班的护士几次都没抽出来血,忙给韩宇枫打电话。接到电话她二话没说从床上爬起来,冒着暴雨骑车赶往医院,到科室时已淋得像落汤鸡。她立即进入抢救中,迅速建立动静脉通路,采集化验标本,与血库联系血液,调节换血设备,很快为患儿开始了换血术,经过5个多小时的同步置换,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到安全范围,皮肤黄染情况也较前明显减退,消除了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像这样的事在韩宇枫的工作中不计其数。
多年来,韩宇枫始终坚持患儿第一的理念,精心护理、倾心服务。因为她深知,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惠春艳:心有多大爱就有多深
两年前,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护士长惠春艳发现,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临床中干眼症的患者与日俱增。干眼症患者最大的特点是视力不下降,但患者自觉症状很痛苦,酸涩,胀痛,怕光,频繁眨眼,严重者不能长时间睁眼睛。而针对这种疾病临床上除了人工泪液根本没有好的方法。这时,惠春艳配合主任对此类病症进行症型分析,科主任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干眼症的患者做眼部中药熏蒸治疗。这可是一个难题,市面上根本就没有针对眼部的熏蒸治疗仪,于是惠春艳开始了历时2个月的寻找历程。那阵子,她吃住都在医院,白天上班,下班后就是在电脑上查找搜索,同事们见她这样,开玩笑跟她说:“护士长,等你的干眼症治疗仪研究出来,第一个给你用上”。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去年3月完成了干眼症患者中药熏蒸治疗这一问题。每当患者治疗完说:“我感觉眼睛舒服多了”,惠春艳都会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我要感谢我的职业,让我明白心有多大,爱就有多深!”
金鲜珍:在不起眼的角落飞翔
金鲜珍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护理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0个年头了。她是普外科副护士长也是省内较早具有“国际造口治疗师”资质的专科护士。
2015年,科里住进一位患了乳腺癌的阿姨,她躺在病床的角落里,很少说话。金鲜珍觉得奇怪,走过去问:“阿姨,您为什么不出去走走呢?”她却把被子盖得越发严实,摇摇头,不说话。原来,她是怕别人闻到她身上恶臭的味道。金鲜珍把她带到换药室,打开伤口后,呆住了!肿瘤已经长到正常乳腺的三倍大,上面覆盖着黄色的坏死组织,伤口不停地流出黄色脓液,恶臭的味道充斥了整个换药室。她和年轻的责任护士用了2000ml的生理盐水,花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将伤口清洗干净,又为其自制了伤口护理袋,既收集了大量的渗出液,也隔绝了恶臭的味道,还减少了换药的次数。换完药,阿姨哭了,“我已经半年不敢出门,你们都是好人啊。”
作为护士金鲜珍说,她只是用朴素的情怀和行动践行着护士的誓言,在那不起眼的角落默默飞翔。
寇晓英:以静诚之心浇灌生命之花
寇晓英是商洛市商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她始终守着“静”、“诚”二字,不断磨砺着自己。2012年,商州区人民医院组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她被任命为新生儿科护士长。
2013年3月的一个凌晨,一名弃婴被送到科室。孩子全身冰冷,残存一点点微弱的呼吸,紧闭着双眼,嘴巴早已冻得发白,小脸蛋冰凉,包被和衣服已经被大小便浸透。作为母亲的本能,寇晓英强忍心痛,颤抖着拥孩子入怀,迅速将其放入辐射保暖台。监护,保暖,给氧,建立静脉通路,一气呵成。寇晓英一直守护着这个只有1700克的小“草草”,一连几天不眠不休,直到孩子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达到了2000克。孩子被接到福利院之后,她还不定期去探望……类似这样的弃婴宝宝她们先后救治了十多个。
“坚持我的静诚之心,坚定沉稳地走好每一步,用爱浇灌更多的生命之花,使他们更加明艳芬芳!”寇晓英用行动践行着诺言。
娄菲:生命与爱皆不可负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主要收治脑瘫、脑积水、渐冻人等各类疑难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设有“渐冻人”病房的医院。娄菲是医院成人脑病科护士长。
“渐冻人症”是一种恶性疾病,顾名思义,得了此类病的人像被冰雪冻住一样,逐渐会丧失任何行动能力,身体逐步萎缩和无力。
记得一次,科室来了一位甘肃的林姓渐冻人患者。这位患者看着年轻强壮,却面无表情。无论家人如何伤心,床上的他依然不为所动,不吃不喝抗拒治疗,一次又一次寻短见。为了不让这个年轻的生命迅速陨落,娄菲几乎每天都去陪伴他,给患者端屎端尿,擦洗喂药,谈天说地,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患者眼角的笑意,知道他终于想开了。为了安慰鼓励患者,娄菲给他介绍身边的渐冻人榜样张红,教他写微博、做公益……
这样的故事很多,娄菲用爱心和行动融化每一颗被冻的心!陪着他们一起和病魔做斗争!娄菲说:“生命与爱皆不可负”。
马曼曼:用关怀诠释大爱大美
马曼曼是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结核二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从卫校毕业至今,一直坚守在传染病防治护理的第一线,在这个让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也不被亲人理解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
记得病区曾经收治过一位80多岁的退役老军人,一连几天老人都解不出大便,异常痛苦。马曼曼帮老人按摩腹部、使用开塞露、灌肠,都不见效果。于是给老人进一步解释:“可能是大便太干燥、硬结成块了,如果要硬性排恐怕会形成肛裂,这样以后解手就更痛苦了。这样吧,还是我用手把大便慢慢抠出来吧”。老人听了,死活不愿意,“不行,不行,闺女,这不合适,就是我的孩子我都不会让他们这么做的。”“大爷,还是我来吧,您活动不方便,我有经验。”马曼曼耐心地解释。最终老人无奈同意了,她戴上手套,涂上润滑油,轻柔地用手指一点一点向外抠着结块的粪便,终于帮老人解决了问题。
故事太多太多……马曼曼说:“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在结核病防治第一线,以人间大爱,帮助患者与疾病抗争。”
欧阳雪倩:再燃生命之光
欧阳雪倩是咸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总护士长。
2003年4月,“非典”疫情开始在全国扩散,咸阳市唯一一例“非典”患者被送入中心医院东郊分院传染科紧急隔离治疗。当听到隔离区内第一批党员护理人员有人病倒的消息后,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医院蔓延,但欧阳雪倩主动请缨到非典战区工作,她把不到2岁的儿子托给父母,全身心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在病房里,大家相互加油鼓劲,一直坚持到患者康复出院。
2015年,欧阳雪倩被调到新成立的心血管中心任总护士长兼CCU护士长。工作中,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率先运用“五常法”管理病区并在全院推广,大胆在科室推行“6+1”日常管理,带领科室护士真抓实干,取得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工作,先后在核心刊物发表护理论文13篇。发明实用新型护理专利3项。
欧阳雪倩说:“她将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永葆白衣天使的圣洁和荣誉!”
王剑鹰:守望生命花开
王剑鹰1990年分配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房工作至今。现任产房护士长,转眼间已28个年头。工作中太多的故事让她难忘。
今年2月21日下午6时,作为值班护士长她正要去查房,突然,一位产妇被送进了产房,只见其口舌酱紫,呕吐物带血,胎儿的头已经拨露,胎心很慢,每分钟只有70次左右,孩子随时有生命的危险,王剑鹰马上呼叫医生并现场和助产士快速救治,经过大家近二十多分钟的努力,孩子安全出生了。就在大家紧悬的心还未放下的时候,突然一股水样的血液伴随着胎盘大量涌出,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发生羊水栓塞的可能性极大。这时,产妇极度烦躁,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呈现濒死状态。配合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又持续了3个多小时紧急抢救,一个鲜活的生命终于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对于自己的职业,王剑鹰说:“母亲是人类的摇篮,孩子是人类的希望!一声声啼哭美丽如天籁,我愿意守望生命花开。”
张娟:在平凡中践行誓言
张娟是汉中市南郑县高台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普通护士。现已在中心卫生院走过了20个年头。
2012年春节,难得她休假,可是老胃病又犯了,吃不好,睡不着,只能去单位输液。突然,楼道里传来一阵呼喊声“快!快!快!抢救室,农药洗胃”。她条件反射般跳起来,一把揪掉手上的针头,冲向了抢救室。没有时间穿操作服,也没有时间戴橡胶手套,徒手直接上!刺鼻难闻的呕吐物和农药味儿熏得她难以忍受,胃里翻江倒海,阵阵剧痛,额头上汗水出了一层又一层,身子已经站不直了。楼道里患者家属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如同一剂强心针,强撑着张娟。最终,病人得救了。
有一篇散文里这样写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每当念起这样的句子,张娟就会回想起每一次经历,她说那是她成长路上走过的每一处风景。
仲月霞:军人的壮丽担当
仲月霞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30年的军旅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军队护理工作者的忠诚和誓言。
2014年5月,西非陪分国家爆发了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2015年1月,唐都医院接到总部命令,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支救援队伍紧急出征。仲月霞主动请缨。
给埃博拉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是个高精尖的“技术活”,要直接接触带病毒的血液,护士要在穿着11件防护服、戴着4层手套、隔着护目镜、面罩的情况下进行穿刺,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万一感染将前功尽弃。仲月霞用消毒纸巾一遍遍擦干净患者的身体,汗水从额头一直流到胸前,呼吸沉重费力。她稍作休整,迅速挂好液体,俯下身子仔细寻找血管。屏住呼吸,看准静脉走行,手持针柄,针尖迅速穿过皮肤缓缓刺入血管,鲜红的血液顺着软管流出来,穿刺一次成功!
曾经有人问仲月霞:“这么多次急难险重任务你都要去,为了什么?”她说:“因为我是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