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赤胆忠心谱写奉献者之歌

——记汉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杨继荣

2023年09月18日

杨继荣在扶贫村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他,朴实、踏实、务实,激情干事、敢于碰硬、有为担当,这是汉中市一位领导对他的评价。

他,是一个能够和干部群众做朋友的人。这是他给同事们的一致印象。

他,是一个不怕老百姓麻烦的人。这是一位走出信访局大门的信访群众脱口而出的心里话。

他,先后在市、县、乡从事群众工作30多年,始终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作为使命担当,把“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目标追求,用赤胆忠心默默地谱写着人生的奉献之歌。

特别让人感到敬重的是,2016年在国家信访局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信访干部”活动中,他入围全国“最美信访干部”提名人选前40名。在2017年全省信访局长会议上,他被陕西省信访局授予“陕西省最美信访干部”荣誉称号。

他,就是现任汉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杨继荣。

心系群众,勇于担当

在杨继荣的人生履历里,面对所有的工作困难和挑战,从来没有出现过“退缩”二字。不仅如此,每每在群众遇到重大困难时,他常常视之为又是一次锤炼自己党性品格的机会,而每一次他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有一件事至今在当年的干部群众中依然记忆犹新。那是2008年,时任汉中市南郑县副县长的杨继荣,正在西河乡南岔河村和回龙村检查扶贫工作,面对“5.12”特大地震灾害的突然发生,他果断决策,在第一时间组织随行干部沿途察看灾情并看望慰问灾民,迅速到回龙村小学和广家店完全小学,安排师生避险并采取应急措施。随后,冒着余震和山上随时有可能滚下飞石的危险,驱车前往碑坝镇,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不到一小时就抢通了碑坝片区的道路、电力、通讯。由于他沉着应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确保了南郑县碑坝片区三乡一镇抗震救灾工作指挥有方、责任到位、启动预案迅速,使得各类救灾物资及时得到有效保障。

在震灾发生后的20余天里,杨继荣没有回家探望亲人,每日都马不停蹄地来往于灾区和灾民之间,奋战在抗震救灾工作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并在当年荣获汉中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杨继荣每当遇到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不仅仅是勇于担当责任,坚持做到身先士卒,而且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熟悉信访工作的人士都会知道,“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是信访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往往涉访事由比较复杂,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而杨继荣带领的汉中市信访局的干部职工们,主动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从不回避群众的问题,敢于动真的、碰硬的,多次跨省跨市追踪一抓到底,先后化解“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70余件,妥善解决了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

最让人感动的一个事例,是杨继荣帮助汉中市略阳县何某夫妇维权的事。2000年初,何某夫妇到外省某市创业发展,在当地购房、结婚、生子并开办了汽修厂。2013年2月8日,何某夫妇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去当地一家公立医院注射麻风疫苗后,孩子昏睡不醒,后被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至今孩子快4岁了,可只有一岁的发育程度,大脑里还装着一根导流管,需要全天候护理。诊治医生说孩子到7岁和18岁之间还要做两次大手术,且手术的成功率也不高。因为难以确定责任主体,何某夫妇万般无奈之下走上了上访之路。在了解到疫苗致害维权难度极大的情况后,何某夫妇陷入了绝望之中。

杨继荣得知何某夫妇的不幸遭遇后,不惧解决问题的艰难,热心帮助维权。2016年2月,在多方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组建了何某夫妇信访问题专案组,辗转千里抵达涉案的省市,依法开展了省际间的信访事项协调化解工作。经反复协调两省信访、民政、残联、慈善协会等方面,集中用了12天,终于达成共识,并争取了两省市的政府救助和爱心援助,最终由涉事的省市筹集77万元,陕西方面落实救助资金13万元,用于孩子日后的手术和康复,成功让一起历时三年的跨省市信访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秉持创新,务求实效

善于工作创新是杨继荣在履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有这么几件事,其中之一还是他时任南郑县副县长时候发生的事。

村卫生室建设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是距离农民最近的卫生服务点,也是保障农民健康最基本的卫生设施需要。当时作为主管副县长的他,带领全县卫生战线上的干部职工,面对诸多困难,不等不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在农村卫生室建设试点中,为全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创造了先进经验。2009年3月31日,陕西省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南郑召开,出席现场会的省政府领导在讲话时说:“各地都要以南郑县创造的经验为标杆,真正把南郑的经验学习好、推广好、应用好,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

在南郑县工作期间,他还先后荣获了汉中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陕西省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汉中市“老龄工作功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提到工作创新,杨继荣在担任汉中市镇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创造性组织实施了“五三0”工程和帮扶贫困党员、支部帮建等党建创新工作,其成功经验得到了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而最能说明这项创新工作成效的就是,他当时所在的镇巴县委组织部在2004年荣获了汉中市党建组织创新成果一等奖。

2005年,他主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制度,开展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试点工作。同时,深入开展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活动,先后共选派113名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选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荣获汉中市组织系统创新工作二等奖。2005年2月,他个人被汉中市委组织部授予“优秀组工干部”荣誉称号。

2011年,走上汉中市信访局长工作岗位,杨继荣依然秉持工作创新风格,致力通过工作方法创新提高信访工作质量。2012年,汉中市被国家信访局确定为西北片区唯一的市级网上信访试点单位后,他带领全市信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按照中、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将全国网上信访示范点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汉中市信访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真抓实干,并在实际探索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网上信访量逐年上升,网上信访的吸附力明显增强。据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汉中全市群众走访量、来信量同比下降9%、23.2%,网上信访量同比上升61.4%,群众对信访部门的满意率提高到了97.2%。

2016年12月13日,在国家信访局召开的全国网上信访基层应用工作座谈会上,汉中市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的代表,作了题为《开启信访E模式凸显工作新成效》的典型发言,得到了大会的肯定,并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推广。

热爱岗位,乐于奉献

“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饱含感情。”作为一名党员和信访干部,杨继荣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生动阐释。

2015年1月7日,农民工袁某因讨要工资问题,爬到一处家属楼六楼顶部,情绪非常激动,并扬言:“今天如果还拿不到工资,我就从楼顶跳下去!”杨继荣得知情况后,一方面迅速协调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另一方面他忍着腰椎病痛,第一时间从狭窄的检修孔爬上楼顶,不断地向袁某讲道理,讲政策,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导,最终使袁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在袁某注意力分散之时,执法人员把握时机,将其安全带离。经协调,袁某被拖欠的工资及时兑付,其过激上访行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事后有人善意地提醒杨继荣说:“他真跳楼了你咋办?”杨继荣回答:“人命关天的时刻,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农民工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杨继荣特别关注他们的工资拖欠问题,多年来在协调解决农民工的此类问题中,充分发挥个人、团队和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尽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其中最多的一次,他在市信访接待中心协调各涉事单位,集中发放农民工工资800多万元。

笔者采访了解到,从事“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工作以来,杨继荣把自己当作首席接访员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在五年多时间里接待来访群众562批7560多人次,用法规和道理,用真情和耐心,处理了一件又一件信访问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为助推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默默无闻的贡献。近四年来,他所带领的汉中市信访局连续被评为陕西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汉中市综合考核先进部门,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干部职工个人和团队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52项。他本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控制进京非正常上访工作先进个人和汉中市优秀公务员,他的家庭也被汉中市妇联、汉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最美家庭”光荣称号。

(张敬波 杨志勇)

杨继荣在市信访接待中心接待上访群众

杨继荣深入基层下访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4/2017041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4/19/1761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