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一个在铜川日渐叫响的民企,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公益,环保是它的代名词,废衣物、剩菜剩饭、废旧电池、报废车辆、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等通过安泰,变为保温棉、有机肥料、钢材、轻质保温复合型外墙板……安泰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朱昔称为“铜川新矿产”。
没有人,这一切无从谈起。安泰职工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没有无用的物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他们用“比学赶帮超”的事实和“较劲”推动着铜川环保事业向前发展。
车间处处正能量
安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生产部纸板车间主任王辉是退伍军人,部队上很优秀,可到地方工作后部队学的业务用不上,只能从零开始。刚到安泰集团时,他被分到了汽车拆解车间,“虽然心里一再告诫自己,我是军人,不要放弃!”可看着工作台上的报废车,他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
生产部经理汽车“大拿”巴全喜看出了王辉的不安,他给王辉讲原理、讲方法,手把手教怎么拆解。从最基本的拆解方法,到废旧汽车的变速箱、发动机等,逐个击破。
很快,爱动手爱思考的王辉就掌握了基本的拆解方法。
但废旧汽车拆解,伴随的就是废机油、小铁钉等,以致于时常满身油污、满脸黑,而且一个班下来经常腰酸腿疼。这都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机油味、汽油味、电动机声音实在受不了。更“要命”的是亲戚给王辉介绍了一份挣钱多,活又轻松的工作,这让王辉动摇了!
“晚上我辗转难眠,不知该怎么办?在单位的这些日子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王辉回忆。关键时刻,同事告诉王辉,铜川市劳模、集团董事长王维建15岁因家境贫困辍学只身来铜川谋生,在眼下钢材价格低,院内堆放着五六千吨钢材卖不出的环境下,也不欠工人工资、不停产、不减员,而且免费午餐、免费接送,社保福利应有尽有,还时常下厂区和工友们一起讨论操作或者一起干,这样的老板上哪去找?
“我不但要干,而且一定要干好,以实际行动支持这样的能人、好人,让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徘徊之后,王辉坚定了信念。
王辉想尽办法研究汽车结构,一有空就去给吊装车、装载车、铲车等师傅们帮忙……渐渐地,他不仅拆解方法成了内行,而且学会了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拆解中,王辉不但帮助个别干活慢的同事,还细心教他们怎么干得快。
后来,王辉的一套拆解办法被公司确定为模板,大家都按照他的方法进行拆解。
蝴蝶效应传遍集团
董事长王维建的不服输和知难而上精神,影响了生产经理巴全喜;巴全喜的大拿技术及毫无保留情怀又奠定了王辉的技术能力;巴全喜和同事们的帮助共同为王辉树立了留下来的信心;而王辉又把自己“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极致”的军人风范传向全公司、全集团。
在这样的环境下,涌现出了张旭东等数不清的企业“劳模”。
张旭东是安泰驾校教练员,他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教练员”。张旭东在工作中善于钻研,总是想方设法让工作干得更出色。
“考试科目9项改革为了5项,参照物由线杆变成了划线,内容少了,但难度却增加了。”近两年驾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教学经验全用不上了,许多教练变得无所适从。
张旭东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白天,他在车上琢磨,晚上回家还冥思苦想,研究各种业务知识。一次次尝试和一遍遍请教老教练,他找到了掌握科目二和科目五项目的技巧。在严格要求之下,他带的学员每期考试,几乎都是一次性全部通过。他又毫无保留把经验传递给其它教练,从而提高了整个驾校教练团队的整体素质。
年龄大、反应慢、学习认死理、动手能力差,与其它驾校教练发生吵架被劝退的“老大难”女学员石某,在张旭东的因人施策“小灶”执教下,考试一次顺利通过,换来了这位女学员的“以身说教、介绍学员和义务宣传”。
现年27岁的刘津妤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铜川电视台工作。2013年被挖到安泰集团,从办公室内勤和讲解员做起,慢慢做到了集团团支部书记和工会女工委主任。“尽管工资不高,至今的最高荣誉还只是个企业先进职工,但我依然深深喜欢这份工作。”刘津妤说,“周围的氛围感染了我,能为这些正能量的同事们做些后勤服务工作,我很开心!”
“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比学赶帮超,互相感染,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平稳发展创造了浓厚的氛围。”铜川安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文学如是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