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彦龙
近年来,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以下简称铁运公司)以建设“五型”班组为基础,以实现企业安全平稳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五大班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独具铁运特色的班组建设管理体系。
构建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本质效益型班组。一是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依托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系统,建立成本目标分解制度(公司→部门→段站→车间→班组→个人),班组建立成本管理日志,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严格奖惩,使公司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班组、岗位。二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班组通过详细计划,预算岗位物料、工期、质量、作业人员调配等,制定考核方案,建立经营分析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和差距,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三是推行内部经营市场化。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细化各类成本消耗定额,归集评定各类原始经营记录数据,以此作为内部市场价格的依据,测算市场交易结算价格,实行内部市场交易结算。
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本质安全型班组。一是打造“五精”岗位(现场)。以“一段一特色,一岗一亮点”为总体思路,以“六零”、“六菜单”、“五创”、“五优化”为基础,通过安全一票否决,作业功力全掌握,岗位描述全达标,创新有成果等规定的实现,发挥其保安全、增效益、强管理、促和谐、塑品牌的作用。截止2016年,铁运公司累计完成了176个“五精”岗位和43个“五精”现场的创建工作,基本实现创建全覆盖。二是移动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以走动式现场管理为建设基础,通过移动智能现场管理系统的应用,从隐患信息的采集、下发、处理、复核、统计,实现隐患闭合消缺处理,提高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截止2016年底,累计实现安全运输5749天。
构建自主管理体系,实现本质和谐型班组。一是安全自保。创新实施管理人员安全包保和日常包保、特殊时段、地段包保、具体线路设备包保等多种形式,使走动式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是岗位自觉。实行“以分计资”管理,按照周考核、月奖励模式,计算当月职工收益,使职工被动管理逐步转变为自主管理。三是能力自信。积极开展“职工大讲堂”、“师带徒”等活动,让职工走上讲台,建立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双向互动培训机制,使员工岗位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截止2016年,四星级员工覆盖率达到了50%,五星级员工覆盖率达到11%。
构建自主培训体系,实现本质学习型班组。一是基础性学习。不断丰富“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例、一月一考”培训内容,充分利用“职工大讲堂”培训、职工实训基地等载体,加强员工基础知识学习。二是实用性学习。利用“DF4B型内燃机车模拟驾驶训练系统”和“计算机联锁仿真教学系统”,对相关行车岗位人员进行轮训。同时,不断加强日常功力修炼,确保公司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多元化学习。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利用俱乐部播放科技、自然等影片,使职工获取了大量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一专多能”型人才。2014年以来,公司8名职工通过技师考核,1名职工被矿业公司评为首席技师,实现了技师考评零突破。
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实现本质创新型班组。一是从班组实际需求确定创新项目。围绕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工具创新、作业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项目实用性强,具有推广潜力。例如,机务段检修车间在机车检修方面创造性地运用“记名修”,按照“谁检修,谁负责到底”的原则,实施检修质量记名跟踪,确保了机车检修质量安全可靠。二是建立鼓励创新机制。通过开展精优作业法、修旧利废、节能降耗、对标创纪录等活动为载体,最大化地激发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热情和活力。同时,针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建立和完善了奖励机制,使职工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有被认可的成就感。三是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建立“指导、管理、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金点子”、精优作业法修炼等活动,引领职工积极谏言献策、技术革新,使经济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近两来,该公司累计完成6项科技项目、1项软科学研究成果、5项专利发明、75项五小成果。
(作者为黄陵矿业铁运公司党委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