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走近陕西最美乡村教师丁海燕

2023年09月18日

“字写这么小,能看见吗?”

“能!”

“我太佩服你们了,眼睛真好!”……

4月19日下午14:30,在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以下简称齐心学校)四年级教室里,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

“字挤在一起哪有美感?大家说说,我们写字是不是应该和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漂漂亮亮的?”丁海燕和蔼地对学生说。

丁海燕是齐心学校的一名回族教师,30多年来,她似一株“永不凋谢的马兰花”扎根在革命老区。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和无私的爱心,托举起了山区孩子的未来。2016年,她被评选为陕西最美乡村教师。

找校长从不为自己

“丁海燕找过我两次,说的都是别人的事。”齐心学校校长第五广平说。

“有次吃过晚饭,两名学生气呼呼找我,说饭菜里有大肉,灶上欺负人。”第五广平回忆,“涉及民族问题,不能大意。”

两名学生没吃饭,让第五广平很着急。正在这时,丁海燕找到他,不但带孩子回家开小灶,还苦口婆心化解了家长的怨气。

“另一次找我是因为青年教师高利利。”第五广平说,“丁海燕反映隔壁住的高老师近来工作状态不佳,可能是想孩子了。问我能不能给一点优惠政策?”

熟悉丁海燕的人都知道,她从1986年开始当代课教师,到2008年转正至今,从没因个人问题找过校领导。

“别人都是为自己的事找领导,可丁海燕心里总装着学生、同事。即使是在她患重病的时候,也没向学校提出过要求。”第五广平感慨地说。

学生眼中的“丁妈妈”

“班上转来一名崔姓智障学生,经常破坏同学的学习用品,甚至和同学打架。”丁海燕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课余时间,她像母亲般与孩子交流,经常让他到家中吃饭,给他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并指导他与同学相处……在丁海燕的努力下,小崔改变了!

“停,麻烦倒回去!”一次,丁海燕在坐班车的途中看到,小崔正用架子车拉着智障的父亲。她赶忙用手机拍了照片,回到学校后,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表扬了小崔。

在丁海燕耐心细致教导下,同学包容了小崔,而小崔也变得可爱懂事,还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和老师。

“刚下过雨,我衣服穿得单,感冒很难受,连晚自习也没上。丁妈妈发现后,不但带我去买药,还联系了家人。”

“放学后,我进不了家门就返回学校。丁妈妈见我不开心,就问我。知道我肚子很饿,就带我回她家吃饭。”

“2011年阅考试卷时,这两篇学生写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政教主任张博说,“孩子很单纯,他们称丁海燕为丁妈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蝴蝶效应

“她经常爬沟过河,往返好几公里家访。”第五广平说,“最远家访到过清水沟,离学校有30多公里。”

“家访是化解学校单方面无法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起家访,丁海燕认为:“很值得,跟家长做好沟通,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在丁海燕的影响下,家访制度在学校全面落地。

丁海燕的教案一笔一画端端正正,三十多年一成不变。即使现在每天颈椎、腰椎不适,手不停抖,她也从未动摇过这种认真的态度。

老师张争说:“丁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让我懂得人生的价值该如何去实现!”

本报记者 王何军

丁海燕纠正学生坐姿

上篇:渭南 在“三地一中心”战略中奋力“追赶超越”
下篇:依法推进工会经费收缴工作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4/2017042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4/26/1763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