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茶好喝,人精神”

——安康市总工会包帮大连村脱贫攻坚见闻

2023年09月18日

4月13日,春光中的安康市景色怡人。

在位于汉江边上的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集中安置点,购买茶叶的客商聚集在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家,一边品尝地道的紫阳茶,一边感叹村子发生的变化。他们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今非昔比呀!如今大连村的茶不但更好喝,人也变得更精神了!”

四组村民吴申才说:“眼下,在我们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

正如他所说,如今,村民都住上了新房,空调、洗衣机、电视、冰箱、热水器等家电成了每户的“标配”。不但用上了自来水,还通了互联网。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

而在4年前,全村7个村民小组263户1036人中,就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53户447人。自安康市总工会包帮脱贫以来,2014年脱贫16户66人,2015年脱贫26户97人,2016年脱贫111户284人。目前,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并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茶产业、修脚产业“齐头并进”

4月的肖家沟“碧波万顷”,在阳光的照耀下,千亩茶叶产业示范园正展现着“勃勃生机”。此时,几十名妇女正在园中采摘春季的鲜叶。

谢立安说:“这些人大部分是从外地临时请来的,每个劳动日100元工钱。”

“采茶时节,各家劳力不足,只能从外面请人帮工。”茶园内,七组村民刘兴佑正和5名帮工采茶。

他家有13亩茶园,今春采摘的鲜叶收入,除去请工花费6000多元,目前已收入3.8万多元。5月底,估计还能收入1.5万元。

种茶在该村由来已久,但过去传统的分散零星经营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安康市总工会进村包帮后,因势利导,将茶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和全村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研究制定了《大连村产业发展计划》,突出以茶产业为重点,实现了让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目标。

为扎实推进《计划》的落实,市总工会通过组织茶农外出学习、开展茶事培训、配备新型采茶设备、分发农资用品、邀请茶园管理专家实地指导等多项措施,在促进管好春茶的基础上,以夏、秋茶采摘为增长点,引导茶园管理精细化,提高了亩产效益。同时,他们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组织贫困户挂靠龙头企业,实施集约式扶贫开发,扩大了发展面积,生产经营实现了标准化。

“原来种植的几亩老茶园,因管理粗放,一年只有1000多元收入。自从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了,管理水平提高了。今年,我的13亩茶园已收入2万多元。”吴申才高兴地说。

3年来,全村茶叶从过去的1000多亩,发展到了目前的2960亩。其中,新建的1500亩精品示范茶园已初见效益。家有10亩以上茶园的有100多户,20亩以上的有32户,人均近3亩。

谢立安告诉记者,近几年,全村茶产业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茶叶产值达到360余万元,实现人均收入3400多元。

在该村,与茶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有修脚产业。目前,全村户均有一人从事修脚产业,去年实现收入320多万元。据统计,全村仅此两项产业就收入68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6500多元。 (下转二版)

上篇:学习时代楷模徐立平 为追赶超越作贡献
下篇:标题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4/2017042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4/28/1764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