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胸前挂,绶带肩上披。掌声送先进,鲜花赠模范。
阳光普照,暖意融融。大会驻地——陕西宾馆迎来了尊贵的客人。在劳模入住的18号楼的电子屏上——“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标语格外醒目。
4月27日至28日,来自我省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汇聚西安,共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模唱主角
4月28日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陕西大礼堂内,气氛热烈。劳模身披“一线色彩”,带着“劳动味道”,怀揣“美好梦想”,享受“无限荣光”。他们是今天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劳模唱主角。表彰大会上,劳模代表先后上台发言——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张新停代表497名新当选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钣金工李世峰、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董家河煤矿农协工蒙天朝分别登台讲述成长历程。
“明星”效应
敲锣打鼓送劳模,弘扬正气赞劳动。
4月27日下午14时,张新停和省国防系统其他受表彰劳模,在一辆锣鼓车的引领下,乘坐大巴驶入大会驻地。一路走来,路边的行人纷纷注目,在赞许声中不忘竖起大拇指。
欢送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陕西宾馆。不少劳模下车后互相拍照留念。这一珍贵时刻,将永留他们心间。
大国工匠张新停是其中的一员。不少人在电视上看过他隔着气球给A4纸打孔的绝活。一下车,就被人拉着合影留念,俨然一位“大明星”。
煤矿工人蒙天朝,这几天特别高兴,特意带着儿子来到了西安。他激动地说:“19年的采煤工作虽然苦,但鲜花、掌声、荣誉是对我付出的肯定。今天我很自豪。”
共同的精神
在受表彰的497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有爱岗敬业的一线职工,有辛勤劳动的农民,有甘为人梯的一线教师,有攻坚克难的科研人员……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石泉县喜河镇大雁小学教师祝祖唐,在偏远的山区一干就是23年。如今,学校只有7名学生,他依旧矢志不渝——“哪怕只有一名学生,我也不会离开。”
30岁的何菲是受表彰劳模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能有今天的荣誉,除了12年的磨砺,还与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纺部车间“赵梦桃小组”精神的熏陶分不开。她完成单项纺线抵管“接头”,只需32秒,比企业制定的标准足足快了10秒。
13年来,大国工匠李世峰承担了13项攻关课题的首件制造工作。其工作法也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航天四院党委书记张康助是受表彰的高科技人才中的代表。他说:“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勇于攻坚、开拓创新的团队,需要有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敬业情怀,也需要有直面困难、不畏艰险的责任担当。”
今天你最“美”。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我们再次向劳动模范、广大劳动者致以诚挚的祝贺!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劳模展示奖牌 本报记者 鲜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