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关于互联网+工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023年09月18日

薛丁齐 乔昕

一、互联网+工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在全球新一轮技术与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必须要过“网络关”。“互联网+”行动是国家战略。对于工会组织来说,要主动适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关心网络发展就是着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中国梦”是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工会在多大程度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决定了中国工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为中国制造组织人才力量,用好职工力量,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保障。

中国工会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说:“让职工在网上找到工会组织”。“群众流动频繁,分布不断变化,群团组织设置必须及时调整。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了,民意也就上了网”。工会要主动担当,尽快行动,代表劳方,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前谋划、主动创新。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会要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工会干部要学会在网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善于运用网络了解职工意愿,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基本功,增强网络维权能力。

二、互联网+工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互联网+工会研究的重点在于工会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上网工程,运用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带来了便利及挑战。工会要不断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让亿万职工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工会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工会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一个层面,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通过完善门户网站、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新媒体、开发实用性强的移动客户端等具体措施,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开通一站式服务的绿色通道;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方法零距离,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网上工作平台,开展网上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

互联网+工会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创新工会网上服务职工新模式,加快工会信息数据资源互认共享,推动服务职工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逐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工会服务职工的云服务体系。当前一些工会组织在大数据时代,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工会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并未把工会大数据看作是基础性资源,尽管一些地方工会发布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就算已经上线的,也是信息孤岛,单打独斗、人与人、人与物、互不联通、资源无法共享,“工会大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开发,互联网+工会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目前,全国各地的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没有实现去中心、扁平化、分布式、网络化的组织方式,没有实现万物互联、互通。如何建立“智慧工会”,如何开展工会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运营、大数据管理,把握和预判职工办事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互联网+工会的迫切任务。建立“智慧工会”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工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工会到“智慧工会”转变。现代工会事务日益复杂,传统工会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工会要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服务资源和数据,鼓励职工、工会、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在线服务职工工会新模式,因此,必须建立“智慧工会”。

三、互联网+工会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互联网+工会研究方法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选取省市县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为样本,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素材,同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课题组成员以往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成果,力争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材料客观全面。方法一,利用工会干部培训平台,开设互联网+工会研究培训班。方法二,利用新媒体矩阵,普及互联网思维,树立互联网意识。方法三,利用移动互联网,解决职工“入口”难的问题。方法四,网络工会的内容是关键,从普惠服务出发,解决职工自觉自愿上工会网的问题。

互联网+工会研究途径要动员省工运研究会、陕西工运学院、地市产业工会、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全面地开展。根据情况和研究需要,将综合采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座谈会研究、参与互联网+工会的不同途径,使研究主体与客体多元且联系紧密,能够保障互联网+工会研究途径畅通。途径一,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提供实践平台。途径二,互联网公司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撑和服务。途径三,工会院校教授提供工会理论业务知识。途径四,举办全国互联网+工会论坛。途径五,分别召开省市县、产业、企业互联网+工会研讨会。

四、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网络强国中的作用

构建互联网+工会服务体系,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推进工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工会会员实名制登记、工会财务、经费审查、社团法人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劳模和称号申报、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活保障等相关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反馈,做到工会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建立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数据中心和信息化平台,研究省市县工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实名制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互联互通,推动网上网下、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职工,确保安全。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发挥互联网+工会网络传播导向作用,工会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传播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工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意识形态传播领域,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就更加重任在肩。

提升互联网+工会信息治理能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治理能力的考验。同样,拥有3.2亿会员的中国工会,面对互联网时代,带领职工永远跟党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信息治理能力的考验。各级工会要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网络文化供给能力和传播能力。强化互联网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习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发展网信事业,建设网络强国。”工会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教育职工争当网络好网民,在建设网络强国中发挥作用。

(作者系陕西工运学院教授、副教授)

上篇:没有了
下篇:职工有困难 工会献爰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4/29/1764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