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
□周宏娟 高达
为了进一步发扬劳模的先进示范和榜样带动作用,弘扬劳模精神,扩大劳模品牌效应,东航西北分公司自2012年以来,坚持以党建带工建,持续推进劳模创新,大力开展劳模工作室创建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企业的劳模创新之路。截至目前,西北分公司先后建成以全国劳动模范刘伟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刘伟飞行品质提升工作室”和以陕西省劳动模范李茜命名的“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成为他们深化“三长”(机长、乘务长、班组长)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为打造新时期工会品牌奠定了基础。
整章建制促创建
2012年创建至今,东航西北分公司劳模工作室的发展得到了上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良好机制,使得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不断融入党政工作之中。分公司工会还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配备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提供经费保证,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并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集技能学习、革新攻关、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创新示范场所。
西北分公司工会还建立健全考核和表彰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对劳模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并积极向上级工会推荐申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并对劳模工作室成员在表彰时适当倾斜。
注重实效谋提升
近年来,西北分公司新评选产生了一批全国、省级和市级劳模,他们都是西北分公司的精英,为西北分公司劳模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西北分公司工会按照“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助推飞行部、客舱服务部根据各自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整章建制,理顺流程,建立健全了劳模工作室工作台账。
在对劳模工作室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西北分公司工会定期对劳模工作室进行检查推动,通过参观、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促使劳模工作室的创建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2014年5月前往山东分公司参观学习地面服务部创新工作室、2015年3月举行劳模创新工作室汇报交流会、2015年9月前往江苏公司参观学习张启亮劳模航空地服创新工作室、2016年3月组织西北分公司“三长”参观“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进行交流学习,推动西北分公司劳模工作室在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制度等方面日益完善。
攻坚克难抓革新
“刘伟飞行品质提升工作室”以全国劳模刘伟为核心带头人,遴选了飞行部优秀飞行骨干7人共同组成核心团队,涵盖了60、70、80后,既有老一辈飞行员的经验,又有年轻飞行员的朝气和新思维。成立近一年来,“刘伟飞行品质提升工作室”紧贴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革新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推动飞行工作进步。团队成员在飞行和行政事务工作之余牺牲休息时间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QAR监控数据,查找飞行品质方面的问题,对2013、2014年度各类不安全事件进行了归纳,将风险源整理为9大类58个风险点,有针对性地作出运行提示和要求,发布通告消除风险源,提升了飞行安全水平;运用SMS手段,对监控的三类事件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进行风险规避;针对短期内三类事件率较为突出的人员,工作室成员还对其进行面对面技术支援指导。2016年工作室重点整治五类问题:80kt以上使用手轮;落地后冷机时间不足关车;低空下降梯度大;防止飞行中超限;防止飞错高度和进离场航路。还制定了东航西北高原运行培训细则。对西北分公司运行的短窄跑道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运行建议。并编写了《SOP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平时运行中容易偏离SOP的事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创新服务树典范
“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共有成员16名,以劳模李茜为核心,以“劳模”精神为指导,以“凌燕”团队为支撑、“凌燕”组长为骨干,由“凌燕”优秀成员组成标杆型、团队型、管理型工作队伍。该工作室摸索出的“BABY IN CABIN凌燕妈咪工作法”应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陌生的客舱环境里,如何在保证婴儿的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baby的乘机体验?工作室提炼出“洞悉宝宝的感受,聆听宝宝的心声,给予专业的呵护,倾尽妈咪的爱心”指导方法,通过90后乘务员更易接受的微信方式,用具体形象的图文代替传统的书本说教,给予乘务员在婴幼儿乘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一经推广,“BABY IN CABIN凌燕妈咪工作法”就受到了年轻乘务员的普遍欢迎。
在发挥结对帮带、加强人才培养方面,“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开展名师带徒、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快创新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室还通过金字塔式的精品课程研发、培训以及人才梯队的打造,使得“凌燕”团队真正成为服务创新和提升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