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洁能化公司,有这样一个年轻人,2010年曾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毕业生(硕士生)的他,背井离乡地从省城来到渭北的小县城,在蒲城煤制烯烃这一新型煤化工项目一片轰隆隆的打桩声中开始了他扎根一线、淬火历练的梦想追寻。他就是该公司生产技术部烯烃中心技术主管付玉川。
摘下光环苦学习
在学校里,付玉川是老师器重的
得意门生,是同学们羡慕的优等生,在家里,他是父母亲眼中的孝顺儿子。但这一次说走就走的“职业选择”,却令大家都傻了眼,他们都不理解,凭借他的能力,市里很多科研机构他都可以去,为什么要去一个连雏形都没有的新项目上“自讨苦吃”?
实习期间的他,从零做起,在学习中增知识,在实践中提技能。“吴师傅,这块盲板应该处于导盲状态吧?”2010年12月,刚在兰州石化实习两个月的他,在一次跟随师傅巡检中,一眼发现一块盲板的状态不对。“小伙儿不错啊,刚实习2个月就能发现问题。”师傅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竖起了拇指。殊不知,这是他勤学刻苦的结果。白天,他向师傅学、向书本学,晚上他一遍遍画着白天默默记在心里的流程图。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把聚丙烯装置工艺原理、工艺流程、重点操作指南等全部熟悉理解,光笔记就工工整整写完了2本。
班组的师傅们都喜欢这个爱学习、肯钻研又不怕吃苦的实习生,他的师傅更是把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和重要的资料倾囊相授。
勤耕不辍干调度
2013年底,付玉川被领导慧眼相中,调到刚刚成立的调度室。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从轻松的机关调到三班倒的生产一线?
付玉川深知,调度室工作必须有极高的协调、统筹性。要做到这些,必须对全场生产了然于胸。于是,他自我加压的力度又增加了一倍。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他经常24小时连续上班,困了就在办公室眯一会儿。为了熟悉管道,确认条件,炎炎夏季,他每天走上十几公里跑现场、上框架、进反应器,雨天一身泥水,晴天满身汗水灰尘……
2015年3月22日,付玉川当班期间,由于外电网波动,全厂大停车,就连总调度室也出现断电情况,控制室一片混乱。作为调度值班长的他,迅速反应,在临时手电的照明下,指挥2名调度员应急电话处理,“通知锅炉做紧急恢复准备,同时力保低压蒸汽;通知空压站马上恢复,保证仪表空气供应……”一条条指令下达,控制室慌乱的操作人员逐渐有了主心骨,按照预案执行操作,全厂开始有序停车、恢复。
厚积薄发谋创新
2016年煤化工行业面临低油价加严环保的双重夹击,形势异常严峻,公司动员广大职工大力开展治亏创效活动,付玉川积极响应,“提高蒸汽驱动设备运行率、降低化工三剂/公用工程消耗、三剂国产化、对放空蒸汽/解析气综合利用、开发聚烯烃高端牌号……”,在一次讨论会上,他一下子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并且把实施措施,节约费用等分析得清清楚楚,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同。
为了积极推进公司治亏创效工作,他更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出措施,主导并参与了多项重大技术改造,提出全厂蒸汽管网改造方案并实施,彻底解决了冬季或极端工况下蒸汽平衡,保证了烯烃中心高负荷运行;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积极组织PE尾气回收利用项目的论证实施,为公司创造效益1000万/年;同时,参与丙烷回收项目的实施,可创造效益4000万/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六年的扎根一线、六年的执着目标、六年的心无旁骛、六年的厚积薄发,已经使他成长为该公司生产部门的中坚力量。如今已入而立之年的付玉川,空闲时间会反复看中央台的“大国工匠”,他说,今年公司也提出了打造“蒲洁能化工匠”的号召,作为技术人员,能够在一线这个大熔炉里,把自己铸炼成一名名副其实的技术工匠,那是他最大的梦想,他将会沿着这条路,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张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