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赵亮,七局三公司一名职工,曾参与过家史馆的筹建工作,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一名受了工伤的工人,多年医治无果,病情不断加重,弥留之际,领导前去探望。在病床前,领导拉着他的手问他还有什么遗愿?这名老工人用微弱的声音说,只希望单位发给他一套新铁路服。他想穿着铁路服走……“铁路服”无疑是这个职工内心最大的荣耀,也是那个纯真年代每位职工心中最大的荣耀。于是那个年代洗得发白的“铁路服”成为展馆里一件显眼的展品。
经过徐万瑜的努力,2010年公司从咸阳迁址西安,这个建筑面积420平米的家史馆最终在新址落成。后又经过升级打造,成为了今天七局三公司对内引导教育对外宣传展示的“名片”。
受益匪浅的“第一课”
家史馆承担着对公司新进大学生的“家文化”教育,每年七八月份是党工部最忙的时候,成批招进来的新人都要在这里开始“第一课”。党工部部长罗亚峰说,再忙他都是高兴的,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能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快速融入到大“家”里,是他的责任。詹浩伟,三公司党委书记兼执行董事,对家史馆每年的宣传教育特别重视,他说,正是三公司“家庭大舞台、尽职皆人才”的人才策略文化成就了他。企业发展良好一年靠运气,十年做好靠管理,基业长青只能靠先进的文化!“家文化”让他深刻感受到企业的本质是无数个体共同经历风雨、拥有集体记忆,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共同体,更是数辈人迭代相传、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而自然连接在一起的文化共同体。“家文化”真正契合了这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认知,接地气、易理解、好传播,才把员工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愿意为企业发展真心实意贡献力量。家史馆是展示家文化的重要基地,更是传承“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定要把全体员工看得见的“精神家园”做好、打造好。
至今,家史馆已经接待公司内外参观者2000余人次,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家”的故事,传承着公司的精神和传统。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