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端午粽子香

2023年09月18日

□徐祯霞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包粽子,这个习惯是从母亲那儿承袭来的。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总是和粽子连在一起的,纵然母亲再忙,都会抽出时间为我和弟兄姐妹们包粽子。可在农村,每年的端午,却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这个时候,麦子黄了,要磨镰刀,要割麦,要收麦,要整麦场,人们常常是忙得两脚不沾地,可母亲,总不忘过这个节日,一个与粽子有关的节日,一个与屈原有关的节日。

母亲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外公和舅舅都是进过学堂的读书人,就包括她们这些女孩,家里也为她们请了教书先生,她们读四书五经,学三从四德,茶饭,女红,这些都是她们的必修之课,因而母亲是懂得一些世故的。

这个季节白天常常会很忙碌,母亲只有抽出晚上的时间来为我们包粽子,提早备好材料,母亲取上两片粽叶折成三角状,将米装入其中,折拢,来回翻叠,呈五角形,然后用龙须草捆扎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我们学着母亲的样,饶有兴致地做着,慢慢地,也可以包拢,但总没有母亲做的好看。

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和母亲常常会熬到深夜,一竹筛粽子才算包好,想着第二天早晨起来,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我们就会常常兴奋的睡不着觉。随后,母亲将这些粽子放入一口大铁锅,架上大火,粽子很熬火的,非大火不能熟透。而母亲总在我们睡了后,坐在红红的炉灶边,照看着那一大锅粽子。

第二天一早,就会听到母亲唤我们起来吃粽子,我们便一股脑儿涌到灶房里,母亲给我们每人碗里剥上两个粽子,撒上白糖,我们就会围在灶间香甜地吃起来,粽叶的香气揉和着糯米的香味,那感觉,甭提有多美,在那样的一个时刻,在那样的一个季节,我觉得粽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这个时候,门口、窗子上的艾叶和菖蒲已经插好了,这自然又是母亲所为。在我们家,端午节,纵然没有酒菜和宴席,但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不可少的。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床,带上镰刀,踩着节日的露水进山了,在山溪边割下葱绿的菖蒲,然后又在坡头上割下葳蕤的艾蒿,将他们扎成捆,用一个女人特有的爱和温情将他们背回来,分插在我们家的每个窗户和门檐,那些沾着露珠的艾叶和菖蒲,立刻就鲜活了我们的庭院,满室满院都飘散着青草芳香的味道,浓浓的香气充溢着我们的鼻子,别有一番情趣在里面,这是在别的节日里所感受不到的。

当然,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还有重要的事情要等待着我们去做。我们吃完了粽子,拿上镰刀和扁担,纷纷走向麦田,在粽香里,在艾叶和菖蒲的味道里,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种劳动是快乐的,因为有粽子香甜的味道一直弥漫在我们的身边,令我们兴奋,令我们愉悦,我们一边割着麦子,一边聊着粽子,一边谈着屈原。

一片片的麦子在我们脚下纷纷倒地,一缕缕的麦子被我们一捆一捆地扎起,当母亲和哥哥们挑着麦捆回家的时候,我的心中又有了盼望,我知道,慈爱的母亲又会给我们捎来香甜的粽子。当她再次返回田间的时候,手中多了一个竹篮,里面自然盛的是粽子,我们一涌而上,将母亲团团围住,母亲给我们一人一个粽子,我们坐在阳光下的麦田里,有滋有味地吃起来,母亲看着我们,总会露出满脸幸福。

多少年了,那个有关粽子和麦子的记忆令我难忘,我常常会想到那一地的金黄,心中常会出现那暖暖的阳光,那些有关粽子的记忆总是和母亲连在一起,令我怀念,令我遥想,纵然时光流失,也未能减淡。

而今,我承袭了母亲的习惯,端午节来临,我也会包粽子,给我的家人。

上篇:儿童节,告诉他童话都是骗人的
下篇:损彼利此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5/201705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5/27/1718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