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齐
一、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文化是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的文化。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人,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客体,而是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职工文化既有群众性的、形式多样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职工文化主题活动、职工文化建设载体,同时,又有职工文化价值的自信,或者是职工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判断职工文化主要不是看职工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文艺汇演、琴棋书画,而是看职工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活动所包含和体现的价值取向、正激励、正能量、精神风貌。包括职工文化活动所表达和弘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工会组织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职工文化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心。工会组织要增强政治性,尤其是在开展群众性职工文化活动中要树立政治意识,不断巩固和扩大网上网下同心圆。工会服务工作大局,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按照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要求,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创造鲜活的经验,要提高标准要求,发挥先锋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示范和借鉴。
从实践意义上看。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走好群众路线,确保广泛覆盖,把网络素养教育摆在基础位置,用好网络文化和网络公益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创建广大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职工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让职工在网上能够找到工会组织,职工乐于参加工会网上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贴近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职工网络文化精品。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要提升职工网络文明素养的需要。形成崇德向善、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的网络行为习惯,筑牢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底线。在线的职工文化活动,要贴近职工需求,聚焦职工所思所想,善用网言网语,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确保职工文化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判断职工文化自信主要是指职工文化价值的自信,或者是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职工文化主要不是看它开展了多少文体活动,通过对神南矿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看职工文化从内容到形式活动所包含和体现、表达和弘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价值取向、正激励、正能量、精神风貌等。职工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自信以及提升职工文化软实力的宗旨是在职工队伍中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二、网络时代下的职工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在于职工要成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主体,让文化为企业和职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应当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通过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梳理归纳,结合职工文化理论研究,总结提升职工“软实力”(价值、思想、理念、态度等)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论证职工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历史文化的自信、英模文化的自信、优秀企业文化的自信)。总结职工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案例,如基层工会把“和谐”作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开展职工文化“七个一”活动,即有一个职工文化发展规划,有一首企业歌曲、有一张企业报(刊),有一个宣传文化园地(栏),有一个职工书屋(阅览室),有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一次(每年)职工广泛参与的文化或体育活动等。又如坚持职工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与工会职责相匹配,与职工需求相适应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职工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一是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晚会打造成职工文化展示的最高平台;二是把“职工文化展演周”打造成为职工文化社会化展示的工作平台;三是把职工文学创作基地打造成为各行业职工文学创作爱好者交流互动的活动平台。
研究的难点是:在万物互联、互联互通的时代,职工文化活动要从传统的、线下的转向网上的、在线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职工文化活动。工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概念均须进一步厘清。理顺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关系,职工文化建设如何传承体现正激励、正能量、进而从职工精神风貌展现文化自信。关于什么是职工文化建设、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载体、什么是职工文化自信、职工文化的共同愿景、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职工文化的宗旨、职工文化的信条、职工文化的理念、职工文化价值体系、职工文化软实力这都需要深度思考和研究。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