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这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言,我对此十分喜爱,并努力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指南。
这句话的前面还有几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大意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加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这充分体现了老子相反相成的思想。
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在利益冲突面前,是争斗到底,还是舍利取义,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时候,退其实是进,舍其实是得。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家人为了解决与邻居的宅基地纠纷,主动退后三尺,邻居见状也退后三尺,便形成了一条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厚道,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吃亏是福,此之谓也。
老子将不争的典范确定为水,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善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在众人厌恶的低下地位,所以最接近道。水处下不争,而又泽被万物,正是我们的榜样。
市场经济固然是竞争经济,但市场经济也反对不正当竞争和过度竞争。利益面前要让,困难面前要上。不争,是指不争索取、不争享乐,而对于奉献、贡献,不仅要争,还要大争特争。一个人,如果活到了不争的境界,那他就活出了品位,活出了高度。假如尚且做不到不争,但完全可以做得到少争一点,争慢一点。 □张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