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修建襄渝铁路中的读书岁月

2023年09月18日

一九七一年,中学毕业后,我和三线学兵连的战友们一起从西安来到安康,和当地民兵、铁道兵并肩作战,修建襄渝铁路。紧张激烈的施工,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使我萌生了看书的想法。我写信给西安的父亲,让他寄一些书过来。那时书店里也没别的书卖,父亲只好给我买了几本大批判的书籍,寄来让我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连部找文书,发现他枕下藏着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前苏联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当时,这本书是禁书,我悄悄借回来看。

后来,我发现连里许多战友的枕下都藏有书。我就用父亲寄来的书,和他们交换着看。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熄灯号吹响后,我就点亮自制的小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由于光线太暗,我的视力急剧下降。

两年后,我在隧道中施工受了重伤,住进了铁道兵十一师的师部医院。当时,师部医院就位于安康中学内。由于伤病员多,安康中学的一大半教室和办公室,都变成了医院。护理我的几位战友,在这里结识了两位校办工厂的青工,并向他们偷偷地借书给我看。安康中学当时是安康地区最大的中学,图书馆里书很多,但都作为禁书查封了。为了借书给我,两位青工每隔一段时间就钻进图书馆拿一书包书出来,然后再把看过的书拿回去放好,免得让人发现。就是在那个时候,我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也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的书多了,我也萌生了写书的念头。于是,我就坐在病床上开始了写作,并尝试着给报刊投稿。这一写,就是三年。

在安康读书,让我获益匪浅。正是这一本本书籍,像铺路砖一样,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胡周崇

上篇: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下篇:著名书法家马士琦向母校第五次捐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6/2017060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6/01/1719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