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神南张家峁矿业

为技术人才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2023年09月18日

“助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服务公司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劳模创新工作室大有可为……”神南张家峁矿业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在推进会中颇有激情地讲道。

开展全员创新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神南张家峁矿业公司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为契机,为广大劳模、技术人员搭建了创新平台,为公司进一步做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打开了瓶颈,开启了职工技能提升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劳模创新工作室集聚了60余名“创新大咖”积极参与。一季度,该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成果12项,9项成果在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创效260余万元。

运用“智慧大脑” 打造创新创效“新高地”

创新工作室既要在技术上开展创新活动,更要将创新成果引入班站管理和建设,最终实现创效最大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收集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类,并成立了采掘机运通6个攻关小组,小组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地开展工作,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公司13102工作面回采,采用胶带宽度1.2米皮带运输机进行运输,该套皮带张紧装置用于安装拉紧油缸、测力油缸、托绳轮,采用的是框架式结构,该类结构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皮带张紧力大而导致结构件变形,损坏设备、配件,延误生产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劳模工作室里技术攻关小组经过研究与试验,对1.2米皮带张紧装置结构件进行设计加工,通过张紧绞车采用钢丝绳将托绳轮、游动小车、拉近油缸、测力油缸进行连接,实现皮带拉近,增强了张紧装置结构强度,消除了原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一季度以来,工作室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3条,开展课题攻关5项,直接创效200余万元。2016年,公司在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中,共设10个项目,涵盖采掘、机电、运输、通防等7大专业,参加技术比武预赛参赛的人数达100余人,基本覆盖了所有技术岗位人员和技术工人。

“创新不仅要在技术上有突破,更要在管理上寻求突破。”针对工作室成员中有多名生产部室管理骨干的实际,工作室提出了将创新理念与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合的要求。经过大量的研究与改进,工作室总结出“三精”管理理念,即精湛技术、精诚高效、精细挖潜。同时,工作室结合实际让员工算细账、算小账、算巧账。

发挥“造血”功能 搭建岗位明星“练兵场”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传授创新经验和技巧的同时,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与创新意识,为张家峁输送技术人才,拓展工作室新内涵。

工作室成立以来,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创新工作技术例会、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造血”功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岗位明星的练兵场。

八年前,韩城小伙孙建卫来到张家峁矿业公司,签订师徒合同,拜老职工刘万宝为师,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如今,已是电工班班长的孙建卫也当上了师傅。从徒弟到师傅,他完成了学与教的华丽转身,也实现了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师徒结对、技术传承”,这是近年来神南张家峁矿业公司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在技术人才培养中,从2009年张家峁矿业公司实现联合试运转以来,该公司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等活动“打包组合”,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比赛,搭建职工技能施展、素质提升的平台,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开辟“绿色通道”。

在去年的“全员创客”活动中,公司各基层区队的技术员崭露头角,凸显出了王志鹏、李旭、聂炜炜、毛浩等一大批80后的“创新新星”。《雷波泵站故障检测模块》、《选煤厂块煤产品系统工艺流程改造优化》等项目荣获公司“全员创客”一等奖,同时,他们也被公司评为2016年度“创客先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交给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他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创新氛围,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如今,劳模工作室已然成为青年人才的培训摇篮,而创新培训模式也成为了技术培训的风向标。

让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技术人员的“成长地”。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个劳模工作室,1个青年创客联盟,下设创客分站12个、创新创效岗20个,骨干成员达到了60人,覆盖了6个专业、11个区队、500多名职工,其中青年创客占200余人。该公司还开展职工技能大赛、五小创新、追赶超越劳动竞赛等活动,掀起了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提素质热潮。 (王小利)

上篇:没有了
下篇:铜川矿业陈家山矿 通过“微信”让学习无处不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6/06/1720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