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市未央区南康村小学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以牵牛花为核心标志的校服、校徽、校训、校刊、校报、标牌、展板、文化墙,还有“花语轩”“花毓间”“花沁苑”“花簇台”“花锦屏”等板块,学校时时处处可见牵牛花的影子。“牵牛朵朵”诗情画意随处可见,无声地熏陶升华着师生们的灵魂。
校长杨商洛告诉记者:牵牛花文化是他们的校园文化,“牵牛朵朵”是学校统一的标识。
为什么要选择牵牛花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做你们的文化标识呢?
经与杨校长交谈得知,原来该校地处快速发展的城乡结合部,现在校的1000多名学生百分之八十,都是来自偏远地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低,职业不稳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艰苦,居住环境较差,父母忙于生计,家庭教育几乎为零。
从事教育近30年,2005年经过公推公选担任该校校长的杨商洛从生长在田野的牵牛花得到启示,他认为生长在田野、山谷间的这种极其普通的一根草花,虽然没有人去关注浇水、施肥,但只要有些许条件,它就会生存,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因而他希望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正像一朵朵普通的牵牛花,不择条件,不畏艰苦,努力绽放生命的本色。同时,作为园丁的老师,也不会因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放弃,坚信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念,坚持草根教育思想。由此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为“牵牛花文化”。
那么“牵牛花文化”是什么呢?在杨商洛眼里牵牛花是朴素、顽强的蔓生植物,启示孩子要有合作意识,共享资源,乘势而上;她撑开喇叭,夜晚合拢花瓣,天天向上,启示学生要按时作息,天天都有进步。而且牵牛花凌晨四点就开了,启示学生要勤奋努力。
为此,他们把办学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揉和在“牵牛花”文化理念体系里,这个理念系统包含学校的形象定位是“有特色、有内涵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为根注重细节激发创造”,治校方略为“有序、激活、创新”,校训是“崇实、和谐、创新、坚韧”,校风是“学问日长自强不息”,以校园、花园、乐园三结合营建德育体系,突出办学中的养成、电化、创造、艺术教育四种特色,构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最终实现“让每一根草都开出自己的花”的发展目标。
为此,该校在注重智育的同时,也狠抓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每学期他们就确定了一月一主题的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从感恩教育到课堂习惯;从集合站队到放学路队。德育处也务实求小,明确提出养成教育的目标:校园里没有一篇纸屑;墙壁上没有一处污点;学生没有一起打闹事件,并充分发挥监督岗作用,通过每日必报的形式,反复抓、抓反复,督促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重视,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引领者。
该校一贯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每年评选的校园之星十大类40个小项,六一进行表彰,受表彰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百分之四十。为了使智能差异的孩子都能得到多元发展,学校开设了舞蹈、国画、书法、儿画等活动小组,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培养和相同的提高。除此之外,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硬笔书法、查字典、诵经典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并能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差异。真正意义实现让每一根草都开出自己的花的育人目标。
杨商洛认为,一所成功的学校,不是因为一大堆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有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而形成的一种效果。在日常中他们把“牵牛花”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注重教师的素质,加强业务练兵,强化课题研究,塑造文化灵魂。校长对行政进行“法家、儒家、道家”思想与角色的学习。每学年开展教师“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论坛活动,每年一届和谐教研组评比营造了各个团队的浓浓的和谐教研之风。文化的浸润,行动的收获,使学校教师工作热情高涨。
春华秋实。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该校先后荣获“未央区常规管理三星级示范校”“西安市文明单位”“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最近又被省教育厅授予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光荣称号。
学生仅近三年,在艺、体特长方面就获区级以上表彰100余人次,一些学生还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舞蹈大赛和全国优秀特长生选拔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