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让职工在劳动竞赛中展才智
3年来,全省参加劳动竞赛职工达460万人
2015年8月6日,全省“稳增长、促发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兴平段建设工地举行;
2016年8月10日,陕西省“十三五”劳动竞赛暨“引汉济渭,惠泽三秦”主题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汉中市佛坪县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工地举行;
2017年6月6日,陕西省“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暨打造“千亿陕建”劳动竞赛在西咸新区陕建交大科技创新港项目工地举行;
……
在全省职工中组织开展主题劳动竞赛,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举措。
近3年来,全省工会举全会之力,积极举办各类劳动竞赛,参加劳动竞赛职工达460万人,职工技术革新项目达25.4万项,发明创造项目达10103项,获得国家专利达9374项,选树“金牌工人”“首席技师”“首席员工”27786人。
今年初,省总作出了《关于团结动员全省职工为追赶超越作贡献的决议》。最近,省劳竞委和省总联合下发《2017年陕西省开展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全省的劳动竞赛将在6个领域分类同时展开。
省总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动员引导职工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同国家富强、陕西发展结合起来,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投身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主战场,在劳动竞赛中展现才智,在追赶超越中体现价值。
省总工作人员介绍说:“对今年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授予全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个人)、先进班组称号,并择优推荐参评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和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
职业技能大赛厚植工匠文化
2016年,一类大赛的8名状元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我省有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始于2000年,成立了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等部门组成的省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制定了《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办法》,这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省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分为一类大赛、二类大赛、三类大赛和技术竞赛。
截至2016年底,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共产生陕西省技术状元567名、技术能手2840名、技术标兵242名,为符合条件的3万多名职工办理了晋升职业资格证书。
2016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类大赛的8名状元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7年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共设147个工种,其中一类大赛12个工种、二类大赛78个工种、三类大赛35个工种、技术竞赛22个工种。各类大赛决赛将于10月底完成。
2000年以来,全省工会通过举办各个层级的竞赛,以赛促培、以赛强练、以赛代考,开辟了职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推动基层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的广泛开展。为推动科教兴陕、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传承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我省追赶超越提供了人才支撑。
科技节展职工风采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表彰了1000余项创新成果
陕西省职工科技节的设立意义影响深远,是省委省政府为全省广大职工办的好事实事之一,也是动员组织全省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富民强省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前三届职工科技节表彰了1000余项创新成果,主要有职工发明创造、科技攻关、五小成果、节能减排成果;表彰职工先进操作法(工作法)300余项;全省上下联动开展创新活动300余项;命名表彰了一批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创新行业人物、创新型企业。
在今年6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科技节开幕式上,共安排省级活动项目6项,评比命名表彰项目10项,市(区)、产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联动项目122项。重点活动项目有:助力追赶超越大国工匠、三秦工匠“一带一路”行系列活动(事迹演讲、技能展示、创新观摩、科普讲座、名师带徒、技术帮扶等)、聚焦追赶超越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
2011年开始的、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陕西省职工科技节是省总重要的工作品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省级职工科技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至今,通过举办一系列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和评比命名表彰活动,推动了全省群众性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工会响亮品牌
截至2016年底,共创建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84个
2014年12月29日,全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示范岗创建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指出,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示范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增强创新能力的指示精神的有效措施,是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已成为工会工作的响亮品牌。要把其建设成人才聚集与人才孵化的有效平台,当成学习先进的课堂、切磋技艺的赛场、创新创造的平台。
近几年,西安铁路局在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和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局现有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个,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个,共创建不同层级的创新工作室90个,形成了创新集群效应。
省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工作人员杨蓓蓓介绍说:“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开展职工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截至2016年底,我省共创建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84个,去年在全省首次选树了20个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出台了《陕西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三秦工匠”:陕西技能人才的品牌
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2016年8月26日,我省首次命名表彰10名“三秦工匠”,分别是徐立平、张新停、李世峰、杨峰、李晓佳、席小军、张红法、彭永利、闫晓德、胡永刚。他们是省总工会从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上评选出具备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省总工会要求,全省广大职工要以“三秦工匠”为榜样,努力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时要求各级工会要把优秀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宣传“三秦工匠”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主题劳动竞赛、职工科技创新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为职工成长成才铺路搭桥,为增强企业和全社会创新活力作出贡献。
“此举在全国起步较早。”喻伯兴说,今年第二批“三秦工匠”已完成基层推荐,随后将评选表彰。
今年,全省工会还将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并评选表彰百名陕西带徒名师,鼓励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三秦工匠等称号获得者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域带徒3-5名。
“此次带徒活动,是工会工作的创新举措,可加速技能人才的培养。”喻伯兴说。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指引下,省总提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工会设置,创新“追赶超越建功立业”职业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着力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力培育“三秦工匠”,促进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打造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职工人才队伍,促进“陕西制造”和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