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军,男,1983年参加工作,现任澄合矿业董矿分公司综采队队长。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奋斗在采煤一线,先后担任采煤队电钳工、检修班班长、机电副队长、队长,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一份执着,一份永不妥协、追赶超越的作风与干劲,练就了扎实的技术本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展现了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追”技术——采煤专业“万事通”
“对于综采队来说,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采煤效率。”沉浸煤矿一线工作多年的王照军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一名工人到一名队长,多年从事采煤机电工作的他,勤奋好学,乐于钻研,积攒了大量的实战经验,电器设备或者采煤机械出现了故障,他到现场一看、二听、三查,肯定“手到病除”,被职工们亲切地誉为采煤专业“万事通”。
2015年,王照军负责回采的工作面进入了前所未有薄煤带区域,煤厚仅有1.2米,过断层落差达3米多,顶板破碎,巷道断面太小,通风阻力大,局部瓦斯积聚,每班出煤不到两茬,职工的劳动强度不断增大,出现了出勤不正常等情况。面对挑战和困难,王照军与矿领导、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沟通协商,对工作面进行掏槽掘进,采用锚网梁加工字钢架棚支护,超前维护,力保工作现场安全。并根据大石头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交叉使用单排眼和双排眼工艺,在增加打眼数量的同时严格布置炮眼位置,保证打眼质量,实现了大石头明显减少和煤质的有效提升,有效缩短职工的劳动时间。经过20多天的艰苦奋战,提前安全渡过了地质构造复杂地段,避开了大断层的威胁。
“赶”管理——安全生产“黑包公”
“光靠罚款和‘脸面’是管不住队伍,也绝带不出成绩,必须要有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王照军说。
针对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加上该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职工素质较低的现状,王照军任队长后,根据多年的经验,相继出台了《隐患排查激励法》、《“三违”人员帮教管理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严厉的制度和铁腕的管理,他被大家称为安全管理的“黑包公”。
“黑包公”不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落实在行动中。2015年综采队接手两个采煤面,这在该矿尚属首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他开会讨论,详细部署,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井下点点滴滴,他都牢记在心,井下生产现场系统存在什么问题和隐患,他心里都清清楚楚,出现误时影响、安全事故,只要是管理不到位现象,他就会变成了“黑脸包公”,谁的情面都不讲,一查到底,责任落实到人。在他的严格管理下,综采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创下了全局月产、班产历史最好水平。
“超”进度——作业现场“工作狂”
“工作必须干在前、干在先。”王照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月坚持下井20多次以上,深入工作一线,现场办公,定方案、解难题,与职工同上同下,全队上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
“领着职工干心里踏实。”2016年9月,全矿开展质量标准化会战,他常常连续两个班不上井,从电缆的吊挂到浮煤的清理,他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全月下井达到27个,几乎每天都在井下,几个饼子,两瓶矿泉水就是他一天的口粮,每当职工让他升井吃口热饭时,他笑着说:“等任务完成了,我请大家吃好的,为大家庆功。”就这样一直到任务完成,一个月后,该队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了全优,成为全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样板工程。
“越”心墙——制度推行“我先来”
“管理必须有强硬的制度作保障。”矿上出台请销假制度后,职工出勤有所回升,但不遵守制度的人依然存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请销假制度成为摆设,尤其是个别队干带头不遵守制度,严重伤害了干群关系。
看到这一情况,王照军在全队班前会上强调:制度推行我先来!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干部违反从重处罚。事后,他提出了队干按天计算工资的管理办法,要求全体队干将请假工资全部退还,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2016年他回河南老家探亲请假十天,在月底结算工资时,自己提出,不拿一分钱工资,让职工心服口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否则就不叫制度。”王照军这样坚定地说道。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他坚信:“在陕煤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秦钊 雷飞京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