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兰增干)8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破解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强难题、促进全省追赶超越的相关情况。
会上,省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党红忠介绍说,今年以来,各部门群策群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民营经济创新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5.97万个,同比增长38.4%;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5154.6亿元,同比增长约9.3%,高出GDP增速约1.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3.8%,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突出。一方面,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管理水平不高等民营企业内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优化,政策落实存在“痛点”、“堵点”,市场竞争中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亲”“清”政商关系尚未真正建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未有效解决。
会上,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红春介绍了我省减费降税的有关情况。
从减费情况看。一是切实减少收费项目和基金。从2016年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取消、停征6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6项政府性基金,包括环境监测服务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和价格调节基金等社会普遍关注的涉企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4亿元。二是主动作为,降低了部分收费的标准。比如从今年1月1日起将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下调15%,将全省载货类车辆通行费下调9%,在企业建设和物流运输环节给企业送去实惠。下半年,我们还将按照国家要求降低2项政府性基金和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预测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0亿元。三是实行清单制管理。目前,我省执行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都严格执行清单制管理,清单之外的收费企业有权拒缴。
从降税情况看。重点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发展“减负”。据统计,上半年,“营改增”试点为我省实体经济减税70.56亿元。落实各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减税11.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