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道长

2023年09月18日

□张兴海

这个人,我开始称他为道人,继而呼之为道士,后来又尊之为道长。虽然他已经声名显赫,誉满天下,我依然顺口顺心地称他为道长。

回想起来,最早见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在陕西省周至县广播站当记者,去县政协参加会议采访,想不到遇见一位打扮奇特的“异人”:玄青色布袍,白色长筒云袜,脚蹬青布十方鞋,头戴扁平混元帽,黑楂楂的络腮胡须包裹着清癯脸膛,一直抬头挺胸正襟危坐,显出七分庄重三分谦和的神情。他是个道人,一般是在文艺作品中出现,在乡间小道也能偶尔见到,可是谁在县城的会议上见过,而且坐在主席台上?像我一样,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望着他,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语间尽是传奇故事。

出于好奇,加上奉命要写政协委员的风采,我很快就去秦岭北麓的楼观台,采访担任道观监院(俗称道长)的任法融先生。时逢五月初夏,新景翠生,我拾阶而上,在台顶的老子祠见到了任法融先生。他正带领几个青年道人修补墙壁。经过文革浩劫,道观变得千疮百孔,作为新上任的道长,他定然需要主持修复工作。他还是我前几天见到的那身打扮,还是那种七分庄重三分谦和的神色,看过我的介绍信后,用浓重的甘肃口音吟诗一般地说:“兴波澜兮海泱泱,张风帆以远航!张兴海君的前程无量哟!”一个风趣的玩笑,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在道观住了下来,才知道道人平日生活的大致情形像古代雅士一样。他们以严苛的自律,养成高格极品,所谓道骨仙风,与所在的深山野林相融和谐,自身在高山林海白云风鹤中陶冶修行,深山野林也蒙上一层神话般的色彩,宗教的意旨情怀就这样净化世人的灵魂,也保护了一方一处的山林。

有次作家贾平凹与和谷来周至采风,对我说楼观台道观有位厉害的道人,对老子思想很有研究,想去拜访一下。傍晚,夕阳的余晖将高台四周的丛林涂抹得一片红,任先生正在走廊盘腿打坐,闭目凝神,呼吸吐纳,入定自在。听别的道人说,一早一晚,如此练功,是他必做的功课。待他练功结束,我们在旁边坐下,他笑呵呵地望着我们,仍然以“兴波澜兮海泱泱,张风帆以远航”开头,并对“平凹”“和谷”作字面阐释,说儒家讲“平”天下是文人士大夫积极进取的崇高理想,但也要有一种更为博大的胸怀,甘愿做天下溪天下“谷”,这是道家所倡导的,人类世界最终要落实到一个“和”字上。待问到《道德经》一些字句的涵义,他就像高山岭上倒核桃,顺坡直下,流畅贯通,没有一点儿绊磕。他对《道德经》的各种版本释义都很了解,时而用文言,时而用白话,甘肃口音夹杂着陕西方言,语速极快,说得我们忽儿明白忽儿懵懂。

春去秋来,日月轮转,一晃就是10年。任法融先生担任了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也完成了几部重要著作:《道德经释义》《周易参同契释义》《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我所敬重的这位道长,新世纪当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几年后又升会长。他和同道及道众们悉心努力,加强道教学术交流,规范道观管理,积极培养后起人才。

法事,斋蘸,演讲,巡察,出访,年逾八旬的他眼下还四处奔波。长年不见他的身影,我心中挂念,在他生日那天打了电话:“我是‘兴波澜兮海泱泱’,衷心祝福您,道长!”

上篇:登六盘山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8/07/1730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