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彬长矿业:推动“三支队伍”建设 激发人才创新创效活力

2023年09月18日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国资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陕煤集团“人才强企”战略,彬长矿业公司积极推行多项激励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力推进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效活力,勇当陕煤追赶超越先锋。

今年上半年,彬长矿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42.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收28亿元;利润13.7亿元,完成陕煤股份下达全年利润计划的105%。上半年答卷交的漂亮,下半年,在随波逐流中“安享”市场红利?还是在勤修“内功”中赢得发展先机?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规模体量和市场优势。今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永续发展,彬长必须树牢‘人才强企’理念,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补齐人才短板,以人才提升助推企业转型发展、追赶超越。”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厚志说。

改革“新政”频出 技能人才“红包”连连

彬长矿区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矿压、硫化氢、地热等灾害交织叠加,是陕西省内生产条件最为复杂、自然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矿区。这样罕见的生产条件,不仅安全管理难度大,也给员工技能操作提出更高要求。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作为一家不断创新的企业,彬长矿业针对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突出问题,以重点开展“三功两素”、“岗位双述”建设为载体,以“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师带徒”为抓手,以安全技能培训和岗位技术比武为主要途径,常年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公司积极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今年8月初,为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学技术、强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司在前期全面推行收入分配向苦脏累技岗位倾斜、重奖岗位技术能手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又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该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分“两条腿”走路。一是8月份对各单位协议工中具备年龄身体条件的大专生一律转成合同制;二是开展学历教育,与有关高校联办学历班,用3至5年时间让彬长所有技术岗位上的工人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打通技工、技师的技能等级晋升通道,建立符合彬长实际的各类技工、技师的评判标准体系。为确保政策落地,全面推行“两项”激励措施。一是学历激励,8月份起,工人岗位上的本科毕业生学历津贴提至600元/月,是技术和管理岗位上本科毕业生的2.35倍,工人岗位上的大专毕业生学历津贴提至300元/月,是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大专毕业生的2.5倍;二是技能等级激励,生产技术岗位的技能津贴最高达到1400元/月。

创新使用和激励机制 全方位激发人才潜能

作为新型煤炭企业,彬长建设起点和标准都很高,装备水平在全国都属一流,矿井硬件建设底子厚、基础好、有保障。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软实力”,也就是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和加强。

构建科学管用的选人用人机制。治企之要,首在用人;近年来,该公司健全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坚持顶层设计,把人才工作与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改革管理、技术创新同部署、同落实。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岗位履职评价、培训提升、多元激励等工作机制,把人才合理使用和有效激励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大人才选拔力度,通过组织选拔、竞争上岗、公开考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人才,根据管理成果和经营业绩选拔经营管理人员,依据科技创新和应用效果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转型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每月坚持举办“彬长大讲堂”,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政治觉悟、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和陕西工商管理学院联办MBA班,培养了10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充实了经营管理队伍。选派多批管理人员赴淮南矿业集团挂职锻炼,开设“怎样当矿长”管理论坛,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大人才交流使用力度,通过生产实践、轮岗交流、名师带徒等方式,推进机关与基层,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交流,为人才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夯实技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该公司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和第一资源,按照“超前配置、竞争择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围绕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冲击地压防治等科研课题,采取“请进来”等方式,邀请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煤炭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来公司成立科研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加快智力成果转化,推进培养优秀中青年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步伐。加强顶层设计,打通技术人才队伍的阶梯式成长通道,通过挂职、培训、评价等手段,形成了培养、考核、聘任的成长机制,并为专业技术人员设置7个岗位等级,从助理级对应科员一直到高级对应副处,拓宽了技术人才上升通道,保障了技术人才的合理待遇。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使科研成果由“案头”走向了“地头”,使专业知识由“书架”走向“货架”,不仅破解了一大批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而且也在攻坚克难中培育了一批专业突出、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弯桂清)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渭河牌尿素进丹凤 爱心帮扶促丰收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8/20170815M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08/15/17328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