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平
地软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皮菜。夏秋之际,正是地软生长茂盛的时候。地软喜欢阴雨天气,最好是连阴小雨,下过几天后,大地湿滑润泽,人迹罕至的荒野草丛,根部呼啦冒出一团团又黑又亮的小精灵,像眼睛、像星星、像泡发的木耳,悄悄地藏在某个角落。
想起小时候我与小伙伴,手提竹篮,活蹦乱跳地出村去。来到向阳的崖畔上,猫腰散开,眼睛直勾勾地在草丛里扫来扫去。拨开草叶,就会看见厚实的地软,慵懒地躺在细草之间,硕大圆润、紫黑光滑,好像专门等人来捡。
我们就像寻找宝贝一样,踩进沾满露水的草丛,发现一团团褐青青、水灵灵的地软,便迅速捡起来,沾带茅草,夹杂细小的枯枝细叶,放到竹篮里。刚捡的地软湿漉漉、柔滑细腻,与紫菜有些类似。有时候,天空忽然飘起了毛毛细雨,手指尖冻得有些麻木,脚上的布鞋也湿透了,却还舍不得停手。实在冻得不行,把一双泥手展开,在那些繁盛的草叶上“唰唰”来回扫,手就被洗得干干净净,来回搓几下,或是伸进袖筒暖和一下。
捡回了地软,娘总是欣喜地夸我能干。把地软倒在大盆里,反复淘洗干净,随后做出地软美食,有煎炒、凉拌、馏、烩、作羹等,还可与粉条、韭菜、豆腐拌在一起做馅,包包子、包饺子,嚼在嘴里轻轻地“嘎嘎”作响,脆生生,很有韧性,感觉新鲜润滑,满口生香,是山珍海鲜也比不了的味道,久久留在舌尖,令人十分回味。
一时吃不完的地软,娘放在竹筛子,或放在簸箕,拿到阳光下晾晒风干,装袋储藏。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再将风干的地软用热水泡开,和红萝卜丝、黄花菜、葱花等搅在一起翻炒后放进臊子面的汤里,供客人享用。
荒野地软不需肥料,只要有水,就会滋润地生长。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蛋白质高于黄豆,含钙量为蔬菜中少见,碳水化合物高于许多蔬菜,提供热量适中,是极好的天然保健食品。
流年似水,物是人非,尘封的往事成了淡淡的回忆。我们的生活慢慢好起来,蔬菜品种日渐繁多,让人们不再垂青于地软,但走进心灵的东西是不容易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