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劳动竞赛是工会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华茂牧业公司工会开展“安康杯”“金点子”“技术标兵”等活动不断创新劳动竞赛,在竞赛前进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方面加强培训,然后在生产中比成绩。
食品厂工人张喜辉在竞赛中创造了日挂鸡3万只的新纪录,被评为“金牌工人”。“我很高兴得到肯定。以前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干到啥水平,现在知道自己是最快的,而且公司还奖励了我1000元咧。”张喜辉对记者说。
目前,企业工会正在设计一套问卷,发给全体职工征集意见、建议。“下半年职代会上,董事会要给职工一个答复。”
通过工会把理念变成机制
“大姐,有几天没见了,今儿有空过来了呵。”“大姐,给那个镇上养殖户供电的事已经说好了……”在华茂牧业公司,记者发现,许多职工同张丹英打招呼、汇报都是叫大姐。“我喜欢职工叫我大姐,听起来亲切,像一家人。”张丹英说。
省、市、县三级总工会对这家贫困山区民营企业的工会工作、劳资和谐赞赏有加。
商洛市总常务副主席张新发告诉记者:“张丹英几次创业都有一个朴素想法,就是帮助下岗职工、困难群众。而且,通过公司工会把这个理念变成了一种机制,所以职工都有归属感,积极性也很高。”
从投资634万元为职工建食宿大楼,到每年“送温暖”、对职工子女助学等,金额累计达132万元;从花费10多万元为困难老职工蒋传仓就医,到特别关照不善人缘的保洁员贺淑清的成长……华茂牧业集团公司关爱职工的大小事例不胜枚举。
从普通职工快速成长为二级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杨方说:“公司动员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职工互助保险,每人每年补贴6000多元,但当初很多人不愿意,公司专门请社保局来做工作,现在大家知道了好处。”
以心换心,时间长了,大家心里头也不再视工作为纯粹的挣工资。
冷库职工鲍建华在工作中细心观察研究,发现变压器过大、照明用电老化,就着手改造,每月为企业节约1万多元;孵化厂厂长田忠才建议并实施供暖方式从燃煤到沼气发电的改造,每年降低成本十几万元……近年来,职工在生产岗位上给企业提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其中100多条受到采纳,为企业的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作出了贡献。
“今后,我们将把企业工会活动经费列入公司预算,确保公司工会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为企业联系服务职工发挥更佳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张丹英说。 《工人日报》记者 毛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