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参观林肯中学时对课堂上的学生们如是说。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是世人对西安的评价。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座满载记忆的古城。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更是西安在民族精神里烙下的闪光品质。作为“西北的龙头”,现在的西安,不仅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千年古都的丝路印迹
《葬经翼》有载:“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西安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长安自古帝王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宏伟建筑勾勒出“长安情结”。千年时光荏苒,这座古城留下珍贵遗址5万多处,每一处都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
西汉时期,武帝为沟通西域派遣张骞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从长安出发。路途中,戈壁滩飞沙走石,葱岭冰雪皑皑,张骞一行人风餐露宿,在匈奴追击和艰苦环境中行进,在两次出使后终于打通了一条闪耀着丝绸般光芒的道路。古代的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在这条贯穿和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之路上,丝绸是最有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走过半个世界,促进了东西方沟通。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再一次站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这一次,西安找到了新的定位——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西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不沿海,不沿边,资源型企业集中,传统文化影响深厚,西安是我国内陆大城市的典型代表。“西安应该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进基地。”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这样说。
追赶超越的5年奋进
今年5月的一个清晨,东方微曦,一条蓝色的“长龙”驶出“西安港”巨大的龙门吊,一路向西疾驰而去。
这趟挂有50节货车车厢的列车,浑身漆成天蓝色,车头挂着鲜红色“长安号”字牌,是陕西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向西开放战略中开通的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从辽阔无垠的关中平原驶出后,它将穿过河西走廊,通过新疆阿拉山口,抵达中亚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之后,再向西行1161公里,最后停靠在终点——哈萨克斯坦的热姆。这只是“长安号”“一干两支”的线路之一。“长安号”的开通,结束了新欧亚大陆桥20多年来“通而不畅”的问题,过去4年里,平均每天有5万多单服装、工艺品、汽车组件等货物从其始发地西安运往欧洲各地。
“命名为‘长安号’,用意再明显不过——丝路沿途国家对‘长安’耳熟能详!”4年前“长安号”首发时,西安一位政府官员这样说道。历史上的长安,其名取意自“长治久安”。八百里秦川,十三朝古都,兵马俑与古城墙见证了它的鼎盛辉煌和兴衰变迁。如今这座深居中国大陆腹地的千年古城,正在奋力追赶超越。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的西安,正像“长安号”一样加速驶向开放和辉煌。
这5年,是西安走向开放的5年。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从驼铃袅袅、黄沙漫漫的丝路古道,到发动机轰鸣、四通八达的空陆运输,西安同外界交往之路愈走愈宽广。环视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省的“1环12辐射”高速公路网,与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周边省份主要城市已经形成“千公里一日交通圈”。放眼世界,2016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699万人次,居全国前十,增速排名第一。同时,西安市是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这5年,是西安走向创新的5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座以悠久文化底蕴闻名的城市,现在正以“信息高地”的新面目出现在世界的视野里。目前西安集纳了2000多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年产值超1800亿元,西安这座“丝路”上的城市正在迈向新“硅路”。“西安研发+北京市场+深圳制造”正在成为越来越受一流软件企业青睐的产业布局,韩国三星下属的三星电子研究院、IBM、华为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都在西安布局研发中心。
这5年,是西安走向富强的5年。西安发达的城市中心周边是“贫困角落”,一边是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边是7个县区近4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中国内陆大城市面临的“大树下面不长草”问题的真实写照。然而,西安独特的脱贫模式成为大城市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的典型示范。为了打赢脱贫这场仗,2013年,西安启动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面对扶贫工作给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贫困群众由衷地说:“‘整村推进’‘扶贫搬迁’‘产业扶贫’‘行业扶贫’‘驻村扶贫’‘两联一包’……3年来,这一项项扶贫项目和政策,不仅给我们送来了致富希望,更送来了社会的关爱、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实现36.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后,目前,西安市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巩固提高的新阶段,预计2019年年底实现全面脱贫。
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口
2015年2月15日,是西安市博物院院长张颖岚难以忘怀的日子。
那天上午10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博物院考察调研,刚到西安博物院任职两个多月的张颖岚参与了接待工作,这让他备感荣光。张颖岚至今记得十分清楚的一个细节是,在西安都城变迁图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停留了12分钟。习总书记很关注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城市发展和变迁,甚至还问到“八水绕长安”那八条水系的情况。“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参观完展览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博物馆是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才能看清未来。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博物馆”,在千年宝贵历史遗产馈赠和过去5年的成就面前,西安将继续前行,以更自信的姿态和再接再厉的心态迎接十九大的召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这座历尽沧桑的千年古城,正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杨俊峰 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