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煤思创学院组织学员在铜川矿区接受精神洗礼

2023年09月18日

本报讯 10月20日至21日,陕煤思创学院组织开展以“安全警示、艰苦奋斗、煤矿历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实训活动,组织学院74名师生走入铜川矿业公司及所属矿井实地体验学习。集团公司董事付战超参加公祭仪式并讲话,铜川矿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蓬等陪同。

实训活动首先在陈家山公墓举行安全警示教育,随后全体学员分别在陈家山矿、玉华矿下井体验煤矿一线生产作业,并在铜煤文化展馆集中参观并了解了铜川矿务局的基本概况与发展历程。

21日上午9时,陈家山煤矿公墓前,付战超与学员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圈。低沉的哀乐声中,学院师生齐齐肃立,躬身垂首,庄严祭奠11.28矿难。巨大的煤炭结晶体造型出一个大写的“人”字,雕塑下方的安全帽在无声的低语,仿佛倾诉那场灾难带来的一切苦痛。空气瞬间凝固,每一个参加公祭的人心灵顿时纯净无比。

“纪念碑上镌刻的每一个名字,曾经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父母和妻儿,在家里都是如日中天的顶梁柱。他们走了,166个家庭也就散了。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代价,还有亲人们无尽的伤痛,还有对我们企业管理的震撼和警示。”肃穆庄严的气氛中,付战超饱含深情的致辞字句朴实,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声声撞击心灵。“请记住,在阳光下生活,是无比的幸福。请记住,让所有的职工体面地活着,是我们的使命!”关怀的话语带着温度流进心里,荡涤每个人的灵魂污垢,传递着思创学院“做好自己,影响别人”的价值观。

换上工作服,戴上矿工帽,接受了严格的下井安全教育之后,70余名师生在铜川矿业相关管理人员的引导下,分别深入陈家山矿和玉华矿的千米矿井之下。经过下井运输车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路程,再步行千余米井下巷道,学员们来到地心深处的采煤工作面。矿灯影影绰绰的闪烁中,黑色资源煤炭出现在头顶、两旁与脚下,煤矿工人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不时掠过眼前。每到一个工作区域,当班负责人便走上前来敬礼并汇报当班工作情况,矿区管理同志则一边检查和督导工作,一边为学员们介绍井下作业规范和要求。黑暗的井下巷道漫无边际,一眼望不到头,很多并无下井经验的学员不时询问煤矿的作业流程、采煤机械、当班产量、安全管理以及矿工收入等问题,矿区随行同志都耐心的一一解答。五个多小时的井下体验,学员们大多深感体力透支,体会到“在阳光下生活,是无比的幸福”这句话的分量有千斤之重,才明白“让所有的职工体面地活着,是我们的使命”这句叮嘱是如此的责任重大。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在矿区职工姚筱舟作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歌声中,学员们走入铜煤文化展馆,犹如走进厚重的历史中。自1955年建立,至今已60余年发展历程的铜川矿业,是中国煤炭工业崛起的缩影。伴随着煤炭开采技术从人工挖掘、半机械化、机械化,逐步发展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开采,煤炭产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浸透着煤炭工人辛勤劳作的汗水,映射出他们不屈奋进的身影。大家感慨煤炭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的源源动力,感慨其对新中国工业强国所提振的自信,对“因煤设市”的铜川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对铜川矿业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发展历程肃然起敬。

实训活动举行期间,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杨照乾董事长作为十九大代表,在分组讨论中的发言从北京传回陕煤后,思创学院立即组织学习并深受鼓舞。学员们结合此次实训活动,纷纷畅谈感受。大家认为,陕煤依托科技创新,在井下实现“无人开采、无煤柱、无巷道”的三无目标,使人振奋,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传统矿井亲身体验后,更对集团绿色、高效、安全开采的进步表示由衷赞赏。学员们表示,学院此次深入煤矿的实训活动,使大家在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可贵精神感染下,进一步铭记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光荣传统,增添精神动力,不仅洗礼了灵魂,端正了心态,磨砺了意志,更坚定了大家对集团“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信心,坚定了陕煤转型发展的道路自信。 (王文军 杜少敏 郝战琪)

上篇:略阳发电公司员工付汉勤荣登“中国好人榜”
下篇:陕西煤炭价格指数162.5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0/20171031M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0/31/1770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