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华
在陕煤集团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7年工作会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对关乎企业长远发展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文化方面,舞台、环境和氛围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内涵博大,风气也是文化。因此,要着重倡导“四种风气”:一是力争上游的学习之风;二是精益求精的管理之风;三是风清气正的廉洁之风;四是抓铁有痕的落实之风。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DNA,它决定企业的性格和命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稳定中起到不可低估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倡导“四种风气”是非常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必须虚功实做,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引领和凝聚作用,培育好“四种风气”,真正将“软实力”变成“硬作为”,为全面完成全年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就如何倡导“四种风气”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学习是立身之本。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养成学习习惯的人,这个人一定优秀;企业也一样。如果不学习、不创新、不争先,就会被市场、被社会淘汰。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及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身处发展中的钢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各种载体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坚持勤学、广学,将丰富的业务知识内化为自己善知善行的智慧本领,外化为改造企业的科学实践,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履好职、尽好责。
精细是管理之基。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管理。杜拉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是善于处理小问题的人,忽略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就意味着整体的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是处理细小问题的执行能力。干部的工作标准决定了团队管理的水平、能力、综合管理实力。因此,管理过程中,要把“严细实恒”作为标准,将高标准、严要求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做清正之人。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成为重中之重。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好德、做好人;尽好责、干好事;领好头、服好务”,要积极践行“人正、心正、气正、行正、品正、清正”的正文化理念,时刻把“正”字记心间,始终做到政治方向的正、履职尽责的正和为人处世的正,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工作生活中,不仅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对待权力、地位、利益上,要有清醒头脑和平衡心态,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更要以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态度对待下属以及主管的工作,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做实在之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真抓实干,埋心苦干,务实大干,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转型中的矛盾,实现跨越中的升级。干不一定成功;不干,必然会失败。一句话,实干才是硬道理。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必须要将所学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做好“实”字文章。一方面是要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真抓实干做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从干部日常教育、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书记讲党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纳新、党费收缴、党员之家维护等做起,务求实效地把党内生活搞得更加生动,提高政治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是要将党建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保障、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等作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时刻牢记践行“四种风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积极地为企业发展传输正能量,那么企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