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水电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23年09月18日

在中国水电十五局,有一位爱学习、好钻研、懂业务、善创新的“水电工匠”,他的名字叫杨卫。

1994年7月,杨卫从原陕西省冶金学校水工建筑专业毕业,但他的求学经历并未就此结束。

从1995年到2015年这21年时间里,杨卫先后在榆林、宝鸡、西安、延安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格尔木等地的项目上工作。在此期间,除了工作,他就是刻苦学习。2004年他取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田水利专业大专学历,2009年又取得该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学历。他用15年坚持不懈的学习,完成了自己从一名普通技校生到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毕业生的身份转变。

近几年,杨卫先后获得“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水利部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全国职称英语合格证书”。在工作实践基础上他撰写的多篇技术论文,先后在《中国科技博览》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其中《光伏电站组件支架基础沙地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法》更被列入《2012年度中国电力建设工法》。

回看杨卫的成长轨迹,就会清晰的发现,杨卫的学,不是关起门来学,而是脚带着工地的泥巴、心想着施工的需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1998年,宝鸡二电厂排污工程项目消力池施工突然遇到软基,导致基坑开挖不能达到设计高程。为如期完工、降低生产成本,在充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杨卫及时同业主、监理沟通,采取加大基础,抛石挤淤,干灰灌缝,盲沟排水的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

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杨卫全程参加了青海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针对工程位于荒漠地区工期紧、施工强度高、测量任务重、造孔难度大等特点,经过充分研究和现场试验,杨卫总结提出了使用“网格法控制测量”“汽油机驱动螺旋钻机造孔”等四大新工艺,使项目各主要节点目标得以按期保质完成。 □本报记者 兰增干 通讯员 李洞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提高大国工匠的含金量靠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1/20171108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1/08/17402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