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省总工会特邀律师余伟安收到了来自甘肃省一名职工寄来的锦旗。余律师说,邮寄锦旗的是他之前援助过的一位青工,如今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位职工发给余律师的短信里写道,“感谢您当年的帮助,让我重新找到幸福。”
2009年初,一对年轻人走进了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姑娘想找人帮助她的男朋友代理工伤索赔案件。经了解,受伤的职工叫小陈,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某台资企业工作。2008年11月20日,在执行公司安排的校园活动中,小陈的眼睛被路边测量人员所用的反光装置反射出的阳光照伤。后经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诊治,医疗诊断证明他为双黄斑裂孔(光损伤)。小陈受伤后,女朋友小刘始终陪伴左右。也正是有小刘的辛苦奔走,才拿到了工伤认定的结论书。小陈说,自己家在陇西农村,父母年迈根本帮不上忙,而女朋友小刘也不能再向单位请假了,所以就想请律师代理他的案件。
后来经过余律师的奔走,三个月后,小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下来了,伤残等级为七级,护理等级没有。余律师建议不服可以申请再次鉴定或者一年后复查。一年后,余律师按计划启动了小陈的工伤复查程序。复查鉴定结论为三级伤残,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小陈对这样的结论表示认可,工伤保险待遇正式进入理赔程序。在余律师据理力争下,小陈的工伤得到了赔偿。如今,小陈的视力慢慢恢复,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