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3年09月18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下定决心,众志成城,多举措、大力度攻克脱贫目标,扶贫干部们也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目标是: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让我们关注在扶贫道路上已经出现的可喜成绩,给我们未来的道路继续加油鼓劲!

树新风扬正气强产业惠民生

——安康市总工会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谁赌博再让我看见,我第一个举报!”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支书谢立安掷地有声地说。甘当“恶人”的谢立安和安康市总工会驻村干部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人情往来、打牌喝酒、过节放炮”已成为该村贫困户无奈的负担。据统计,仅2013年春节,全村三个烟花炮竹店销售额达40万元,全村人均消费389元,而当年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却不足2700元。

安康市总工会扶贫包联该村以来,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率先垂范作用。连续三年开展“一弘扬、一禁止”活动,组织表彰道德先进典范,狠杀“人情风”“懒惰风”。当年开展“弘扬和谐家庭关系、禁止攀比放炮”;2015年开展“弘扬勤劳致富、禁止聚众赌博”;2016年开展“弘扬勤俭节约、禁止大操大办”;今年制定大连村“一约四会”制度,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机制,将新民风建设工作引向制度化和常态化。组织全体村民为5名准大学生开展集体升学礼简办仪式,教育他们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并承诺“不办学酒”。考取西北大学的谢峰峰家长动情地说:“感谢村上集体升学礼,让我们少了不必要的人情负担,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亲情。”

截至目前,安康市总工会在大连村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家庭”“致富能手”“文明风尚”等36名道德先进典型,批评劝阻4起“失德事件”。2016年,该村党支部被安康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该村四组李银青因患脊髓炎被迫截肢一条腿,本已自暴自弃,对生活无望,但在驻村干部李力的开导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拾回信心,“国家那么大,有那么多的贫困户,自己不努力,都指望国家扶持过日子,那哪行呢?”跪在地理除草,用手垒起藕田,12只鸡、5只羊、3桶蜜蜂,都是他用勤劳的双手拼搏换来的成果。

安康市总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派驻3名干部长期驻村工作,制定《市总工会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明确包联干部每年为贫困户做4件实事,将贫困户满意度纳入机关干部年度考核。

2014年10月,安康市总领导积极联系北京慈善社团,为焕古镇中心学校950名学生捐赠11.8万元御寒物资;2016年又为确保汛期村民出行安全,批示驻村工作队特事特办,半月之内修好便民桥;2017年该村茶网蝽病虫害十分严重,安康市总领导邀请市县两级茶叶专家现场指导防治工作,协调专项资金10万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灭杀。同时安康市总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看望慰问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先后发放慰问物资价值达10万余元,包联干部对贫困户的帮助更是尽心尽力,有的干部每次到贫困户家中都会主动帮忙干农活,有的干部每次下乡总要带点村上买不到的物资,有的包联干部甚至把贫困户接到市里医院看病、精心陪护。大连村吴申才动情地说:“市总工会做每件实事都想到我们的心坎儿里,包联干部对我们像自己亲人一样。”

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举措。茶园产业是该村主导产业,2014年安康市总制定《大连村产业扶贫三年规划》,详细提出“提质增效”“旅游观光”两步走战略。一方面积极鼓励贫困户扩大茶树种植面积,实行科学化管护,提升效益。组织茶叶技能培训12场,1500余人次;筹资12万元,制定茶园农资器具购买补助政策,引导贫困户绿色有机管护茶园,基本杜绝除草剂、催芽剂、化学肥料使用,提升了茶叶品质;另一方面联合安康市林业、农业局在该村沿江沿路,依托焕古镇硒茶小镇建设,通过土地整理、茶苗补植、自动喷灌、绿色有机管护等方式,打造一片标准化茶叶观光示范园,带动村安置点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为加快贫困户收入增长速度、提升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积极开展“烹饪、建筑、家政、月嫂、修脚”技术培训。其中4人在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担任片区经理,年薪达60万元,1名贫困户通过两年时间加盟经营两家足浴店,年均收入40万元。 本报记者 胡建宏

11月21日,由共青团西安市委、西安市青年联合会主办的“青春助力脱贫攻坚青年书法美术作品义卖”活动在西安市青少年宫举办,120多名优秀青年代表现场认购和参加义卖活动,共筹集善款236600元。据悉,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西安市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袁景智 摄

全省首笔产业扶贫基金落地洛南

本报讯(通讯员 赵晓翔)日前,我省首笔扶贫产业投资基金落地洛南,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当地核桃深加工、万寿菊产品研发、兔业养殖的三家企业,目前到位资金3950万元。

据了解,陕西省扶贫产业投资基金以省扶贫基金为载体,统筹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整合引导盘活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重要作用,提高优化扶贫资金配置效益。本次基金从申报到投放,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扶持当地企业发展,这对于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洛南来说,能取得这些资金支持,有效破解了该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实现了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精准脱贫的目的,有效辐射带动1300了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泾阳县帮助贫困户通过创业致富

11月初的一个上午,在泾阳县创业办公室里,该县云阳镇的残疾贫困劳动力汪彦平激动地拉着泾阳县创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手说:“我终于拿上营业执照啦!还领到了党和政府发放的3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真得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汪彦平是泾阳县云阳镇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他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开办了一个小型超市,不但减轻了家庭生活压力,还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他创办的超市由于没有营业执照,无法享受到3000元贫困劳动力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就在泾阳县创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全县34户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情况进行核查和指导时,发现这34户贫困劳动力创业人员基本都没有营业执照,且创业还处于原始、粗放的状态。

根据这一情况,泾阳县创业办积极与县行政审批局协调,为这些贫困劳动力争取办理营业执照的便利政策;同时积极上门逐家逐户为他们办理营业执照,帮助他们填写《贫困劳动力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表》;针对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将创办实体做大做强,通过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工作,泾阳县先后开展创业指导149人次,帮助贫困劳动力办理营业执照25个,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4人共7.2万元,发放财政贴息贷款1户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人数由原来的34人增至57人。

本报记者 兰增干

通讯员 田建国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冷水沟村贫困户杨远志在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引导下,瞅准中蜂养殖项目,通过脱贫贷款5万元购买蜂箱、引进蜂种,主动向大户请教和学习养蜂知识,熟悉掌握了中蜂的特性和养殖技术,年产蜂蜜达到500多斤,实现销售收入2万元。去年,杨远志参加了村集体中蜂养殖合作社,同时,杨远志还发展了猪苓、天麻种植、板栗、核桃等特色产业,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

近日,杨远志被江口回族镇评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图为杨远志在查看自己的蜂箱。 通讯员 杨宁 摄

澄城:加强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惩防机制

本报讯(党小学 李振民 谢博)农业县、贫困县,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呈现“三个多”,各种套取骗取资金现象难免发生,怎么才能让贫困群众受益早日脱贫?澄城县检察院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情县域又实在管用的查办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机制“挖蛀虫”当好“守护人”。

澄城县检察院检察长杨军告诉笔者,该院多年来结合贫困县、农业县等县情县域,特别是检察院作为全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惩防并举,积极营造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查办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环境,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有震慑力的案件。

2015年,该院在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冯原镇有些贫困户并未领取到危房改造扶持资金。资金去了哪儿?该院随之展开调查。为避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乔装打扮进村入户,摸清13户农户补助款领取情况,并仔细查看该镇危房改造花名册,将目标锁定在截流危房改造补助款的镇城建办主任史某、某村支部书记郭某身上。侦查期间,涉嫌贪污的该镇城建办副主任王某、某村支部书记曹某伺机串供,意图逃避惩罚。最终,这些“蛀虫”没能逃过法网。

笔者了解到,2013年至2017年,该院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62件102人,其中涉农惠农精准扶贫领域案件44件64人。所立案件全部移送起诉,有罪判决率达到100%,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澄城县委副书记郑文军表示,检察机关及时查办侵蚀贫困群众利益的“蛀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全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让贫困户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帮扶干部刘平洲扶贫小记

“非常感谢刘哥和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的党员同志们,你们可帮了我的大忙。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葱卖出去了,让我对脱贫致富也充满了信心。”三原县陵前镇铁家村的贫困户李健健感谢地说道。

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近日,三原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帮扶干部刘平洲积极联系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帮助结对帮扶贫困户李健健售卖大葱。

李健健,三原县陵前镇铁家村人,今年他利用自家土地,种植了2亩洋葱。但由于夫妻俩年纪较大,且均身患残疾,加之销售信息闭塞,大葱销售存在困难,家中经济一下子陷入紧张局面。在对贫困户入户走访中,三原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帮扶干部刘平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帮助其想办法联系销售,积极动员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帮助李健健解决困难。几天下来,帮助贫困户李健健成功销售大葱近400斤,为其获得近500元的经济收入。

提起刘平洲,李健健每次都是竖起大拇指:“刘哥是个热心人,不但帮助我卖葱,以前还给我捐赠了电视机和洗衣机,解决了我家生活上的大问题,真是给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通讯员 周荣

近日,西安市阎良区总工会把技能培训课堂搬进了阎良区振兴街道办昌平村,为那里的失地农民青年举办了“家政服务”“中式小吃”两场技能培训,培训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参加培训的有100余名学员。本次培训让该村失地农民青年学到了一技之长,奠定了就业创业的基础,也是西安市阎良区总工会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一步。 通讯员 林广华 摄

为进一步做实脱贫攻坚工作,日前华阴市总工会在太华办东王村为8户贫困户每户集中发放3000元帮扶资金,并为每户贫困户办理了职工互助保障意外险。

通讯员 姚英娣 张安娜 涂瑞华 摄

安康市劳模刘瑞红:

我们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我们村党支部来说,就是要坚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致富。当前,还要不断夯实措施,加快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咱村群众收入增加和咱村建设的现代化……”最近,无论在党员干部会还是群众会上,安康市劳动模范、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都反复强调。

自从200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3年来,刘瑞红带领本村及周边村的群众,以发展有机蔬菜、品牌农业为主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让全村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忠诚村地处月河口岸边,距安康市区4公里,有一定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但长期以来,该村蔬菜产业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品种多、乱、杂,栽培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经多方调查论证,刘瑞红提出并经班子研究决定,要采取区域化种植,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强村富民。2009年10月,他作为主要发起人,注册资金350万元成立了“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蔬菜生产技术、生产资料采购供给和信息服务,组织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地种植蔬菜。

在合作社运行一年后,刘瑞红坚持继续探索,将全村1200亩耕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名下,按照“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土地整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购置材料,统一安装大棚,农户反租倒包,分户经营”的思路,建设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安康市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3年合作社注册了“天瑞塬”蔬菜产品商标,他又领头成立了蔬菜销售公司,在安康市区布局无公害蔬菜超市、直销店共42处,配套建设了容量500吨蔬菜保鲜储藏库和1000平方米的初加工车间,从蔬菜生产到储藏保鲜、包装加工、品牌销售建立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全村有200余人从事蔬菜生产经营,蔬菜亩产由原来的3.6吨提高到了现在的6.4吨,亩产值由过去的6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000元。每亩地纯收入从过去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元,全村群众仅依靠蔬菜产业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如今全村发展条件好了,但是我们不仅是要个别贫困家庭和个别群众富裕起来,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成为全区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先行村、示范村、样板村。”面对全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生的改变,刘瑞红表示,在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和方向指引下,他和全村的干部群众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杨志勇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1/201711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1/23/1745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