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经过仔细研讨后,陕西省教育厅正式印发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至此,陕西新中考政策终于落地。我省新中考有哪些变化,如何凸显素质教育,体现教育公平?
科目增加,从“考啥学啥”变“学啥考啥”
按照中考新政,我省将从2017年开始试点,2020年左右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彻底改变只以中考成绩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唯学业考试分数”的录取模式,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者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开始,我省将全面实行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替代之前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新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大的变化在于考试科目与分值明显增加,其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13个科目。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认为:“全科开考对中学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心而论,过去各学校确实更重视中考科目,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配备最强,其他科目相对较弱。教学中也确实存在将音乐和美术课时划给所谓‘主课’的现象。现在全科开考要求学校必须重视每一门课程,将每个学科的课时开足,教师配齐。”
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展特长
新中考政策的出台,也意味着全省高中考试招生从唯分数论转向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按照中考新政策,我省将在宝鸡市、延安市、汉中市开始试点,从2017年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这批学生在2019年高中招生录取时,将采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4+4”模式。试点成功后,于2020年左右,在全省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在“4+4”高中招生录取模式中,录取的计分科目初定为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作为基础录取计分科目,再从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科,从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中选择两科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每个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方具有当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基本资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招生录取为“4+4”模式,但是考生需要参加全部13门课程考试。
我省同时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生自我记述、教师综合描述、相关事实材料清单等八个方面进行记录,并以《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呈现,为高中招生提供参考资料。
全科开考对孩子是个挑战
面对新中考,如何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拿到高分,成为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西安的一位家长表示:“我儿子今年刚上初一,刚好赶上新政。目前新政只是先在宝鸡市、延安市、汉中市试行,但3年后西安高中录取采取何种模式,文件上并没有明确说明,现在家长和老师们心里都没底。我们希望有更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时间表出台。”
宝鸡的一位初一学生家长则认为:“宝鸡市是试点城市,3年后我儿子是第一批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以前大家默认的方式是‘考啥学啥’,现在是‘学啥考啥’。科目增加为13门,需要全面复习,这对孩子的精力和学习能力确实是一个考验。”
也有家长认为中考改革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孩子就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学成“书呆子”。在最终的“4+4”模式中,孩子在不偏科的基础上,可以在感兴趣的科目中投入更大的精力,争取更高的分数。 □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