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丽娜
初冬的清晨,寒意凛然。单位的班车吐着浓浓的白烟在小城的街巷间穿来绕去,接上一位又一位同事,欢快的气氛在车厢内逐渐弥漫。
只剩最后一站了。远远地,我们看到了几个中学生站在路边的路亭里等着班车,他们不停跺着脚,紧缩着膀子,企图赶走不断袭来的寒意。班车“吱”地一声停下了,随之打开了车门,那几个中学生一拥而入挤进了车内。“怎么把我们单位的班车当成公交车了吗?”同事们面面相觑,小声嘀咕着。
司机却泰然自若,在大家不解的眼光中徐徐关上车门。他端正了身子,握紧方向盘,班车又吐着白烟向前驶去。途径十二中校区,几个中学生将手里捏着的一块钱扔在机油盖上,陆陆续续下了车。
按理说,单位的专车是不拉载单位职工以外的乘客。
但从那天开始,司机却破了例。只要经过路亭那一站,都要拉上学生。学生每人付一元钱,司机却像养成了习惯,那一站也不知不觉成了中学生的一站。
那天清晨,风冷飕飕的,落叶打着旋擦过车窗。路上的行人也都裹紧了棉袄,行色匆匆。班车驶向路亭的时候,只有一个中学生在寒风中翘首等待公交车。司机像往常一样刹住了车,等女中学生上车站稳后,他像完成了一件大事,欣然转动方向盘,以一贯娴熟的技术驱车驶向远方。
霎时我们这才明白,司机的那一脚刹车不是为了那区区的一元钱,那一车程全是满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