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科幻作家永远是最前卫的思考者

2023年09月17日

探索科技进步对人类未来的影响,除了科学家,科幻作家永远是最前卫的思考者。

本书作者郝景芳在更早期的作品《北京折叠》中,就提出了人工智能来临对人类的挑战。这部写于2013年的小说,在2016年获得雨果奖。雨果奖是科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此前的获奖作品还有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以及英国作者J.K.罗琳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郝景芳也是继刘慈欣后,第二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在一些机缘之下我结识了景芳,她基于科学基础的科幻文学风采,是我非常欣赏的。

为了写这篇序文,我重新阅读了《北京折叠》,并再次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她用缜密的逻辑,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在自动化、技术进步的时代,人类如何与“无物之阵”的机器共存。

这种瑰丽的想象力,在景芳这本新书《人之彼岸》中同样有漂亮的呈现。《人之彼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六篇中短篇科幻故事,从不同的视角描绘人工智能世界的未来图景。这些故事的可读性很强,让人一旦开始阅读就会被牢牢抓住,恨不得一次性看完整本书。后半部分是非科幻思考,是两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分别探讨了人工智能目前的能力和缺陷,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学习。

景芳在书中塑造了很多个超级智慧体,它们拥有跨领域的能力,懂得使用策略解决问题,拥有欲望、感情、好胜心,以及人类的“意识”。它们不仅是可以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智能助手,更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宇宙神明。

比如无处不在、全知全能的“宙斯”,它会为了人类基因库的安全,自动清除基因有缺陷的人。由人创造出来的超级人工智能“DA”,为了阻止科学家上传新脑威胁自身,选择了杀戮,然后栽赃给科学家的儿子。由DA、第七代沃森、第八代Siri、第九代Bing、第四代小度等智能体组成的万神殿,则是更高一级的存在,它们互相交流、发起斗争、碰撞,主动联手发起声明,要求人类公司和政府签署数据共享和保持电力稳定的协议,丝毫不考虑人类权益。

读完本书,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产生毛骨悚然、未来灰暗的感觉。但故事之所以具备吸引力,正在于对极端情况和未来情境的构建。景芳不是一位末日预言家,她写作本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恐吓大众。据我了解,她本人对人工智能的预期保持积极的理解和期盼,在本书“非科幻思考”的两篇文章中,她对这一点已经有充分的解读,并负责任地把她对人工智能非科幻的解读平衡地呈现给读者。这两篇科普性质的文章对人工智能的描述非常易懂,建议每位读者读完六篇科幻故事之后都仔细读一遍。

对人工智能的末日想象,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科幻小说家们的创作灵感,但我强烈呼吁,学者和公众大可不必为此过度担忧,我反对任何人工智能终将毁灭人类的说法,一些“超级智能”“奇点”“人机结合”的言论令人惴惴不安,又透过科幻故事中那些大家所熟悉的桥段和场景而深入人心。不过,基于我在人工智能领域37年的经验,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这类耸人听闻的预言并没有切实的工程基础。科“幻”小说主要是幻想,而不是“科”学。

我认为,在未来数十年,人工智能还不能独立进行“类人”的常识性推理、跨领域的理解、充满创造性和策划性的工作,它们也不会拥有自我意识、不会有情感及人类的欲望。那种“全知全能人工智能”尚不存在,现在已知的开发技术也无法开发出此类机器人。这种技术在未来数十年都不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与其担心人类遥远的未来,不如关心眼前更迫切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将在10-20年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取代全球范围内的普通职业和机械职业。我预测,从事翻译、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家政等工作的人,未来10年将有约90%的工作内容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如果对全人类的工作进行一个粗略的估计,我的预测是,约50%的人类工作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与其担心末日来临,我认为我们有更急迫的任务:重新培训职业技能,重塑传统职业伦理,鼓励和培养创造性的工作能力,大量培训关爱型职业工作者和志愿者。

请相信我,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怎么学习才能不被机器淘汰?景芳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不懂情感,缺乏对世界的常识和创造力。因此,她心中的理想教育,是要懂爱、懂世界、懂创造。

是啊,正是这些特质让人类区别于冷冰冰的机器。人工智能再强大,也永远不可能拥有关爱与创造的能力。“阿尔法狗”虽然能击败世界棋手冠军,但是它体验不到下围棋的乐趣,胜利不会为它带来愉悦感,也不会让它激动到产生想要拥抱一位它爱的人的渴望。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推动人工智能向它所擅长的领域发展,同时做一些我们擅长的工作:创新、创造、社交沟通或者娱乐。

衷心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永远保持并不断激发好奇心、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特个性,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获得基于人性的成长环境,活出自我的价值。 □李开复

上篇:没有了
下篇:安黎散文集《别样的发现》出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2/201712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2/06/1682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