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1日,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名单。此次文化遗址公园申报中,全省共计106家单位参与了申报,25处文化遗址成功入选,包括史前遗址、古都城(宫殿)遗址和帝王陵园、古建筑、古窑址、石窟寺、革命旧址和工业遗址等。铜川市包括王石凹煤矿、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三处遗址成功入选,陕煤集团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也是全省首批唯一入选的煤矿工业遗址。
王石凹煤矿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座煤矿,1957年12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1961年开始生产,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矿,为我国的煤炭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历史记录,在陕西的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铜川矿业王石凹煤矿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关停后,迅速成立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对苏联援建的选煤楼、办公楼等苏式建筑风格的矿山建筑群和炮采、高档普采、综采、仿苏制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开展保护,在相关单位指导下,划定了7处重点历史遗存(前苏联援建的职工俱乐部、办公大楼、苏联专家楼、选煤楼、副井及绞车房、主井及绞车房和百年古槐),次要历史遗存1处(亚洲最长苏式单边楼),一般历史遗存2处(地面提升绞车、苏式公租房),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同时,大力宣传了工业遗产的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整合工业遗产文化资源,制作了历史发展宣传片《我们的记忆》、历史文化长幅画卷《傲背山·札》,全面展示矿井五十四年的发展历程,在矿区引起强烈反响,使得保护工作得到了干部职工家属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下一步该矿将通过加大工业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丰富遗址展示阐释内涵,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努力实现矿井转型发展。 (杨春成 郑养平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