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公共WiFi隐患多

“免费”藏玄机“蹭网”须当心

2023年09月17日

许多人习惯在购物中心、餐馆、健身房、酒店等公共场所享受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免费WiFi接入服务。公共场所的WiFi服务看似“无害”,但暗藏的风险却威胁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安全。

莫名其妙被骚扰

喜欢“蹭网”的市民小蕾最近感觉很“诡异”,似乎在网络上成了“透明人”。无论是短信还是微信总有大量不明来源的推送信息骚扰她,而且大多还能知道她近期的消费需求。“我一开始以为是手机中毒了,但怎么查杀都没有效果,短信依旧发个不停,微信也频繁有人添加好友推销产品。”

“其实不是病毒,是‘免费蹭网’导致的。”中国电信技术工程师张明向笔者解释称,小蕾之所以会被大量推销信息骚扰,是因为“蹭网”蹭太多了,个人资料被多个WiFi运营机构反复“倒卖”造成的,“这是某些机构赖以生存的‘主业’。”

用户成为“筹码”

公共WiFi运营机构的盈利手段,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手握庞大的用户数据,运营公司能够准确掌握用户是在何时何地使用公共WiFi,根据场所分类,再给用户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加工过的数据,有着更高的商业价值。

“比如在一些星级高档酒店里使用公共WiFi的用户,将被贴上‘有钱’的标签,办公楼里用户一般会被标记为‘上班族’或‘白领’,而那些经常出现在购物中心的电话号码,就会被视为‘剁手族’。”皌皌介绍,海量的用户资料就成了运营公司的“金矿”:“剁手族”的资料被卖给那些大大小小的电商企业做推广;而“白领”资料在小贷机构当中最抢手;至于那些经常出差的商旅人士则标价最贵,最高能卖到50元一条,内容包括手机号码、最近所到的消费场所等,颇受奢侈品、豪车、房地产等商家青睐。

监管也该“补短板”

张明建议,用户要谨慎地对公共WiFi热点加以识别,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利用手机号码和微信授权登录的热点,以确保个人账号与信息安全。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政府加大公益性的公共WiFi的建设力度,建立安全、高速、覆盖面广的公共WiFi服务通道;同时加强监管与治理,打击通过WiFi窃取网民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网银密码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无线网络领域的健康有序。(陈树琛)

上篇:住建部重点监管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企业
下篇:“职工书屋”获省总工会赠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2/201712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2/21/1698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