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知识付费第二年

到课率过低续订率成谜

2023年09月17日

知识付费风已经劲吹两年。今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行业对于2017年度知识服务总体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表示乐观。

从一个陌生的概念到一条坐拥千万用户的“大赛道”,知识付费只用了两年。“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中国版权环境的改善和在线支付习惯的养成,也为知识服务的成立和爆发做好了最重要的铺垫。”行业最早的玩家之一、“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表示。

谁在付费?

“大部分年轻人都处在‘知识焦虑’中,新概念层出不穷,个人把控知识的信心在下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董老师说。作为高校教师,他认为传统的学术规范并不会考虑公众接受度,付费模式把知识从象牙塔里搬运出来,为知识普及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据统计,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等六大主要平台的用户全部男多女少,各平台的用户年龄都以19至25岁为主。“得到”APP75%的用户年龄处于29岁及以下,处于20至24岁的用户占比达到46.1%。总体来看,知识付费还是“年轻人的游戏”。

风继续吹?

知识付费平台的完善、在线支付手段的便捷、自媒体和打赏制度的出现以及“新中产”的身份焦虑让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安慰剂”,而这安慰剂能作用多久,需要持续关注到课率和续订率等关键指标。

“据统计,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包冉说。和线下教育相比,这个数字低得可怜。据阿里应用分发发布的今年二季度知识付费行业报告,目前主要知识付费平台的人均启动次数都在每周五次上下。续订率是另一重要参考指标。目前,续订率对于各大平台都是“最高机密”,“如果续订的人少,平台就只能不断增加新的老师和新的课程,代价很高,不可持续。”包冉说。

用两年的时间流行起来,知识付费做到了。但接下来,知识付费能否一改现在以大咖为主的内容提供模式,向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倾斜,它究竟是一场终身学习的战役,还是一碗成功学的鸡汤,还需要时间和用户的检验。 (崔爽)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2/2017122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2/22/1698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