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电力运维的老兵,周红亮从十九大报告中,感受到对创业精神的鼓励和支持。正是这种鼓励和支持,让他兴奋,让他对新时代充满了期待。
12月12日,笔者回访十九大代表——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班长周红亮。22年坚守在秦岭山中,呵护电力线路,用脚丈量陕甘两省,他却嘱咐笔者不要谈他如何能吃苦,多谈谈他如何搞“创新”。果然,谈到“创新”两字,他的眼神一下变得明亮起来。
周红亮所在班站承担着为宝成电气化铁路和凤县、汉中地区供电的110千伏秦岭重冰区段融冰保电任务,以及遍布秦岭山脉的22条、全长515千米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冬季,他每次进行线路融冰操作,一干就是5个小时,直至覆冰完全消除。周红亮说,在人们的印象中输电运维就是一项苦差事,运维工一定是黝黑的脸庞和干枯、粗糙的双手,“吃苦不是干事业的初衷,变‘苦忙’为巧干才是我们的追求。”
正是这种工作思维,让他热爱创新。
周红亮在巡线中发现,输电线路经常因异物如风筝、塑料袋等原因跳闸,以前是操作绝缘绳或登杆通过人工清除,但受到地域影响,清除效果不理想。周红亮从攀岩运动中受到启发,研制出模拟人类攀爬动作的机器人——“小黄人”,使其具备在高空导线上越障和清除异物的功能。如今,“小黄人”还增添了遥控等新功能。在一次抢修返程的路上,周红亮被上升的车窗玻璃夹到了手。这让他突然有了灵感,他利用车窗玻璃上升的原理研发出了“遥控式电动分流器”,这一发明大幅提升了处理输电线路接点发热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作为一名十九大代表,10月26日从北京回到宝鸡后,周红亮先后参与了40多场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每每谈到创新,他就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过去查找一次线路故障要满山跑,需要10天至15天,现在引入电脑管理后,只要在电脑后台锁定故障区段,很快就能查找到故障。
12月8日,在为华阴供电公司130人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时,正是对创新的深入理解和身体力行,他的宣讲引起多次掌声。当场就有人表示,周红亮让平凡岗位变得“闪闪发光”,他们也要做这样的人,干这样的事。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