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笙
难忘!难忘!十年前我曾游过仙境崆峒山,似乎总有割不断的情丝,那山、那洞不时在脑海浮现。
那是我编《黄陵文典》的日子,知道黄帝去崆峒山问道广成子的故事,遂产生探迹的强烈愿望。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和姜润虎、刘勇驱车赶往平凉。果不其然,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传说美于一身,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如巨浪排空;宝刹庙宇,遍布诸峰。“崆峒十二景”中包含了“九宫八台十二院”,无怪乎自古就称其为“天下道家第一山”。
我对其他景点兴趣不大,只想知道黄帝为什么要向广成子问道?广成子又给他怎样的教诲?这让黄帝成为民族开创者具有非凡的意义。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为道家创始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传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后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封神演义》中就有他用翻天印打金光圣母、龟灵圣母、人参圣母现了原形的描写。有人认为广成子是臆造的传说人物,我认为几千年来口口相传总不会一点踪迹也没有吧?
黄帝问道处却在山崖上。我捷足先登,顺着几百级陡峭的台阶往上,攀登那“一寸仅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的天梯。这天梯的踏步又陡又浅,紧邻深渊望不到底,心脏不好的人肯定头晕目眩。经过“黄帝问道处”的摩崖石刻即到顶部,我看到石崖上的广成子修行的山洞,也是黄帝问道的山洞。
彼时,作为华夏始祖的轩辕黄帝此时已降服了神农氏,又打败蚩尤,刚刚统一了华夏各族。如何管理众多的部族考验着黄帝的智慧,不料一场瘟疫袭来,弄得天下人人心惶惶。黄帝听说在崆峒山修行的广成子是功德圆满的神仙,又能医治百病,沐浴斋戒三日,前去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事在《史记》中有记载。但前两次都没有得到广成子的召见,后来他遇到广成子的仙友赤松子,赤松子点化他:“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意诚百道通。”轩辕黄帝受到启发,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以膝代步跪行到山上请教至道,他的诚心感天动地,终于打动了广成子。广成子授予黄帝《道戒经》七十卷,《自然之经》一卷,《阴阳经》一卷,把治国之道、养身之道、为人之道所蕴含的精华都传给了他。黄帝苦苦钻研,静悟三年后心领神会,胸襟更广阔,一心为天下芸芸众生谋求福利。于是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等丰功伟绩改变了先民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结束荒蛮浑沌,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炎黄子孙不但延续了黄帝的血脉,也延续了黄帝的思想。到春秋末期,由于各诸侯国互相发生战争,造成社会动乱,人民大众急盼安定。老子以超人的才智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继承黄帝等前人的思想成果,写出了旷世不朽之作《道德经》,涉及科技、管理、文化、教育、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文化一脉和世界文化一帜。
游完崆峒山,我不禁赞成“天下道家第一山”的称谓,而且坚信崆峒山是道教之源。可我翻阅了好几厚本山水游记选本,如《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等,写佛教圣地的多,写道教名山的少,不知是什么缘故?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还是厚外薄内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