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难,改革再难,有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就不难。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带领企业行稳致远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为企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职工、没有忘记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职工家属,对他们的困境感同身受,伸出了企业暖人心田的援手,用实实在在的担当,将一件件惠民事办好、落实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严广劳(右二)看望慰问彬长矿业公司工伤职工文育鹏
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模范履行社会责任,肩负“造福员工,奉献社会”使命,在救助灾区、扶贫帮困、社会公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集团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不断深入调查、不断认真研究、不断寻找出路、不断拓宽渠道,为贫困职工出谋划策、提供帮助。
集团工会则靶向性进行扶贫救助,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纵横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2017年,陕煤建立困难员工档案20000余户,其中在职困难员工约4000户。”面对这一现状,集团工会主席李向东表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消除贫困是工会帮扶救助工作的硬指标。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定能够做到让每一位困难员工都能脱贫致富、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圆梦、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三项救助”雪中送炭的温暖
谈起“三项救助”工作,集团工会副主席杨永红介绍说,这项制度是针对有效解决困难群体的大病就医、子女入学、生活保障问题而制定的,是帮扶救助工作的一种先进模式。
时间回到2012年,通过几年努力,陕煤集团职工年均收入由2006年的1.8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7.26万元,在陕西国有省属企业中位居前列。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职工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困难职工数量仍然较大,企业每年都要投入数千万资金开展“秋季助学”、“送温暖”活动。据2012年统计显示,企业有困难户18076户,其中在册职工2718户,占15%;离退休职工困难户5308户,占30%;工病亡遗属困难户10050户,占55%。致困的主要原因是大病就医、子女上学和日常生活支出。这些困难户大多分布在铜川矿务局、蒲白矿务局、澄合矿务局、韩城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等几家老国有煤炭生产建设企业。
2012年,在“三问三解”活动中,集团深入内部老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要求集团工会、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针对困难职工群体致困的主要原因,研究救助长效机制,让广大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