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过大年

2023年09月12日

□周养俊

在乡下,走进农历十二月,腊八粥的香味儿就扑鼻而来。按照老习俗,腊月初八就是春节的前奏,是准备过年的日子。于是,人们开始打扫屋里院外、碾米磨面、赶集买菜、置办年货。

说着忙着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无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要烙饦饦馍,有甜的、有咸的、也有啥调料都不放的,用来祭祀灶王爷,那诱人的麦香味儿伴随着袅袅炊烟在乡村上空弥散。祭灶日过后,各家主妇就发面做招待客人的蛋蛋馍、花花馍、羔子馍和走亲访友时带的礼馍。这是乡下妇女展现自己本领的时候,一个主妇是否心灵手巧都表现在馍的内容和样式上。于是,切菜声、风箱声响了起来,开水在灶头的锅里咕嘟嘟地翻滚着,捂不住的热气从锅盖边缘不断升腾、消散,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村头大喇叭里秦腔也吼起来了,乡村的年味就愈发浓了。

腊月三十,人们习惯称年三十儿,这夜,家家户户的灯火把大街小巷照得亮堂堂。老人和儿孙们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把老祖先的牌位、遗像供在厅堂的桌子上,点上蜡烛和香,献上水果、糕点和饭菜。一家人边吃边拉话,等到零点放了辞旧迎新的鞭炮,才去休息,有的多喝几杯酒,兴奋得一夜都不睡,这就是守岁。

乡下人大年初一不出门,一家人吃吃喝喝,三顿饭不离桌。要是遇到大雪天,老人们就在土炕上不下来。这时候,长辈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拿到压岁钱的孩子拿上钱去买鞭炮、糖果和玩意儿,撒着欢儿去玩。这一天,不管小孩儿有什么错,大人们都会宽容。

大年初二,是走岳父家的日子。于是男人们携妻带子,拿上早已准备好的礼就出发了,这一天是在岳父家过。到了正月初三大家就分散行动了,先走姑家、姨家和舅家这些主要亲戚,然后再走关系远一点的亲戚和朋友。

乡下人过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都叫年,走完了亲戚朋友还要扭秧歌、耍社火、走高跷、唱大戏,这村耍了那村耍,这村停了那村起,每天都有新内容。

城市与乡村不同,城市里闻不到年味。每年岁末,商场里拥挤的人流,街道上匆匆的行人,马路上拥堵的车辆,单位里总结会、表彰会、新年工作研讨会……这时才感觉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之后,单位、工厂、商场的大门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这城市就放假了。

过年的城市有些冷清,与热闹的乡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城市也有许多人的老家在乡村,每到过年,他们都会回乡与家人团聚。其实,年味儿是人营造的,是人的情感营造的,更多的则是传统文化所致,它是先人留下来的,先人留下的不能丢,也丢不了。

上篇:家乡过年往事多
下篇:挂花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8-02/14/1230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