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童年的小花炮

2023年09月12日

□辛恒卫

物质匮乏的儿时生活如风一般迷茫。伙伴们捡拾一些没名堂的东西,在争抢与嬉戏中,忘乎现实的窘困,像风吹过枝头屋顶,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回落着“光光头擦菜油、菜油香熬米汤、米汤甜调点盐、盐咸了把光光头蚀完了”的童谣。

村子一年到头必经生、老、病、死。不论事情大小,在乡村人的心中看得都非常重要。

在这或喜庆或晦暗的日子里,能使一个村庄顷刻沸腾的就是爆竹声。伙伴们闻讯结伴,向放炮的地方奔去,一准儿又逢谁家娶媳妇、孙子满月,或者盖新房立柱架梁,或是哪位老人辞世。

这些场合,团聚着帮忙搬圆桌、借板凳、挑水劈柴的小伙子,在大门口还专设炮手,放鞭炮、报喜炮和三节铳。儿时的我,常趴在鞭炮响过的碎屑里,猎狐般搜寻未燃的炮仗。刺鼻的炮烟中,孩子们一哄而上捡拾。鞭炮经烘暖过,燃放后几乎很少有哑炮。拾哑炮对伙伴而言,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情,只有极少的幸运者才能拣到。

春节情况就好多了,每个孩子家中都多少有些小花炮,无需跟别的孩子们争。但大家还是喜欢在一起放炮、拾炮仗,谁拾到了哑炮,就是伙伴中幸运的头头儿。一群孩子会跟随这个风光的哑炮手,找一处闲地方,先看哑炮是否有药捻子,没有的话就剥开炮皮,把所卷的火药倒在干净处,用火柴引燃,火药“扑”地一下升起一股浓烟,我们称“出花”,这很像烟花升天绽放绚烂的花。

立柱架梁盖新房,孩子们除了抢哑炮,还等着高大的木柱立起来,房梁架起来,这时候工匠们将准备好的美酒奠给庄基厚土,将红绸缎搭在房梁上,红喜联贴在柱子上,有家传宝贝的包进屋檁子正中的檁仓中,母亲和婶婶们从灶房里端出趁热点上红膏子的白面馍,端出缤纷鲜艳的糖果,吸引我们成群尾随。来恭喜的亲戚临行时,也要依礼带上这过梁的白面馍,传递喜讯。

“噼噼啪啪”的炮声响彻村庄。山村孩子最翘首期盼的时候到了,白面馍、水果糖、核桃仁、板栗、花生、柿饼、红枣、分分钱等喜物,从后檐绕梁飞来,雨点般砸在站前院的人身上,有的被道贺围观的人从高空接住,掉在地上的,被孩子们群蚁般匍匐抢拾。谁也不愿错过这接喜的机会。

大人们的眉头,孩子们的脸上,已被浓郁的喜气尽情地抚摸,氤氲成烂漫的花朵。

想想这童年往事,淳朴的乡风乡情永远值得珍藏。

上篇:“年终总结会”
下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8/2/201802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8-02/26/1231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