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企业培训助职工“飞跃”

2023年09月14日

中工网3月13日刊发的报道《制造业代表委员惊呼:我们招不到能用的人了》,在两会上引发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代表委员们纷纷表达了对提升一线工人技能素质的关切。其中,吴端华代表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培训经历——

作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总装分厂调整车间班组长,到北京后,吴端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自己在北京的师傅。

从一名“修电灯的交流电工”成长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培训”二字深深地影响了吴端华的人生。

1996年,高中毕业后仅有两年电工工作经验的吴端华,应聘到一家新成立的汽车修理厂做汽车电工。面试时修理厂领导的一句话他记得很清楚:“没经验不要紧,但要吃得下培训的苦。”

上午学理论,下午做实操,每周必考试,这样的封闭训练持续了7个多月。“厂里要求我们在半年内变成一个熟练工”,而正常情况下,这需要近3年。”

耗资50余万元的培训,当时显得颇为奢侈。吴端华代表表示,同批培训的人,除了少数几个转行,其余的现在都至少升到了汽车4S店的技术总监或售后经理职位。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委员认为,企业给员工最大的财富就是培训。用人单位购买的社会培训资源,不仅使大多数“务工人员”获得了最初级的职业技能,也为大量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练习实操技术的机会。

调查显示,企业是否有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已成为求职者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良好的技能培训更容易培养工人的职业忠诚度。

截至2016年底,我国产业工人总数达到3.91亿人,全国高技能人才4504.5万人,仅占产业工人的11.5%。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结构像金字塔,处于底端的普通工人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成为技术工人、技师。

但吴端华代表也有了新的苦恼:“公司经常处于订单多、产量大的状态,很难抽出时间给一线工人做培训。”这“逼”得他只能在现场教、在岗位上教,“工人在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都是我培训的内容。”他说。

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很多企业由于经费不足或担心人才流失,缺乏培养职工的积极性。朱建民委员透露:“据我了解,许多中小企业都只挖人而不育人。” □程莉莉 刘旭

上篇: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下篇:我省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8/3/2018031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8-03/15/1327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