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出品”的微影视作品又获奖了。在3月28日举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盛典上,由小寨工人文化宫和陕建集团联合出品的公益扶贫微电影《山道弯弯》,从7300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这是小寨工人文化宫连续第二年斩获该奖项。
近年来,小寨工人文化宫以成立影视制作中心为突破口,让因时代变迁逐渐衰落的文化宫焕发了“第二春”,被评为全国职工文化教育基地。
这是西安市总工会自2008年“建西部强会,创全国一流”的10年征程中,取得的改革创新成果之一。
“职工群众不满意什么,我们就改什么。哪个地方阻碍了工会作用发挥,我们就改到哪里。”西安市总工会主席史南征认为,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工会人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变革,打造“创新型工会”。
走出围墙办文化宫
小寨文化宫的改革创新还得从10年前说起。
西安市工业基础雄厚,曾经一度有8家直属文化宫,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这在全国都比较少见。这些文化宫过去曾很好发挥了服务职工的作用,成为职工有口皆碑的“乐园”和“学校”。但改革开放后,人们有了更多、更好、更方便的休闲娱乐选择,文化宫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一落千丈。
“那种传统的吹拉弹唱、影视录像已经没有人感兴趣了。”小寨文化宫主任周健说。
曾经的车水马龙变成门可罗雀,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在市总确定“建西部强会、创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打造“创新型工会”后,文化宫如何通过创新走出困境,成为市总改革创新的破题之选。
依然没有经费、没有场地,还是那帮人、那些设备,改革创新是从一个很小切口进入的——小寨文化宫成立影视制作中心。说是中心,实际上是在租用的居民楼中一个仅有4平方米的斗室,几台编辑机一放,中间一张椅子,想再挤进第二个人都很困难。但小寨文化宫后来的许多碎戏、电视片、专题片都出自这里。2011年,中心也被陕西省电视台确定为拍摄都市碎戏的11家指定单位之一。
有了3年拍电视的经验,小寨文化宫的那帮干部拍出了第一部微电影《弦板悠悠》。没想到的是,片子春节期间在陕西卫视播出,收视率位列前三。由此,小寨文化宫与陕西卫视展开长期合作,拍摄“三工”题材的微电影。这一合作不仅有了经费来源,更重要的是重拾文化宫服务职工的本职。
近年来,小寨文化宫的微电影之路越走越宽,先后拍摄微电影50多部,多次在全国获得金奖,还联合全国36个兄弟城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全国职工微电影联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探索出一条“走出围墙办文化宫”的发展之路。
如今,通过改革创新,西安市总直属的8家文化宫已重组为4家,每家文化宫都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改造后的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温馨舒适,可容纳800余人观看演出。近几年来,为全市各单位开展职工培训、报告会、文艺演出、会议等活动提供租场30余次。
纺织城工人文化宫通过招聘专业人才开展各类艺术培训,成为当地职工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孩子艺术素质的首选之地。
土门工人文化宫“职工大学堂”、职工摄影协会常年开展各类培训、知识讲座、创作采风等活动,受到职工群众欢迎。
(下转二版)
西安市总举办招聘会 王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