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为职工提供五星级服务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凡是在“工会爱心驿站”歇过脚的户外劳动者无不对它竖起大拇指。莲湖区环卫工人骆勇善常去位于莲湖区城管应急中心的爱心驿站喝水、热饭:“爱心驿站的环境好、设施全,看到牌子就感觉找到了‘家’。”
最近,西安市总工会把在全市建成的107个“工会爱心驿站”全部标注到了手机百度地图上,更加方便户外劳动者寻找到附近的歇脚处。西安也成为了全国首家工会爱心驿站百度地图标注超百家的城市。
环卫工、出租车司机、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长年在室外工作、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收入较低,而户外工作“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则又给他们增加了不少麻烦。炎炎夏日,环卫工只能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的场景屡见不鲜。
在明确了这个职工痛点后,西安市总工会决定从其它城市吸取先进经验,在整个陕西省率先建设“工会爱心驿站”。
西安市总还为首批建立的“工会爱心驿站”设立了“八有”标准,即有醒目标示牌、服务内容公示牌,有桌凳,有卫生间,有空调、微波炉、热水器、手机充电插排等基本电器,有急救医药箱、工具修理箱,有书籍报刊等。有的爱心驿站还根据实际需求,增加了电脑、无线网络,擦鞋机、雨伞雨衣、打气筒、针线包等,满足各类人员的各种临时需求。
“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就是要为职工提供五星级服务,解决广大户外劳动者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问题。”西安市总副主席魏大宝珠告诉记者,目前市总正计划建立总站长、站长、管理员三级负责制和星级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会爱心驿站的建设管理水平,更广泛地惠及全市户外劳动者。
除了工会爱心驿站,为西安职工量身打造的工会服务卡也是近年来西安市总力推的一项惠民服务措施。“它既是工会会员的身份证明,承载工会组织的公益服务,同时兼具银联金融功能,还整合了多种特惠服务平台、送礼包、送保险、送健康免服务卡年费等。”目前,工会服务卡已经办理64028人,签约特惠服务商100余家,门店400余个,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今后,工会会员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真正办职工的“乐园”和“大学”
只要天气晴朗,清晨的西安纺织城工人文化宫露天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每天七点来这里参加露天舞会的周边职工能有上百人。而一到周末,文化宫里则更是热闹非凡,来看电影、参加兴趣社团、接受艺术培训的大人小孩络绎不绝,供20多个社团进行活动的排练室能从清晨开至深夜。周边职工的文化生活都认准了“文化宫”的牌子。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职工文化生活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多,为何一个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宫依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还能被职工们当作自己的“乐园”?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李静给出答案直接明了——“面向职工、做足公益”。
文化宫里的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常年免费向职工开放,各类免费的公益讲座、公开课平均一年能举办三四十场。每逢元宵、重阳等传统佳节,露天广场上举办的灯谜会、秦腔豫剧表演能吸引来上万次的人流量。
随着近年来西安市总工会实力的不断提升,纺织城文化宫也在不断吸纳各类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老师们大多是科班出身,职工们来参加培训能学到东西,就更愿意来了。”李静还告诉记者,这些文艺骨干们不仅提升了文化宫的专业水准,还组建起了一支文艺轻骑兵,进车间、下工地,用精湛的表演给一线职工带去歌声与欢笑。“现在想邀请我们过去表演的单位已经排起队啦。”
作为服务职工的一线阵地,在西安市除了文化宫,还有承担着提升职工文化素质重任的西安市职教大学。近年来,西安市总工会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大动作不断,主要依托的就是职教大学这个平台。
西安市是教育大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但市总在调研中发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职业教育发展与市场需求没有有效衔接,职业教育资源之间各自为政、封闭发展,没有形成整体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西安市总副主席兼职教大学校长冯增权说。
于是,去年8月,西安市总在职教大学成立了西安市职教联合会,通过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为职工素质提升、创业就业提供平台。近期,职教联合会就为西安工会医院展开了一次“订单式”培训,输送了53名医院急需的养老护理员。
“现在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迫切,成立职业教育联盟就是要真正培养能在企业拿得起,做得好,做得精的大国工匠。”史南征告诉记者,目前职教联合会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职教”优势已经初步显现,如通过实施“圆梦计划”,让1000多名职工(农民工)实现了大学梦;与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联手开通了职工网络学习平台,六大板块、430节课程免费向职工开放,首期网上学习报名20836人,参加学习11039多人;面向退休职工的西安市老年大学工会分校也在西安市职工大学正式开课。 (工人日报记者 曲欣悦 毛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