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服务大局 在脱贫攻坚中有所作为
富平是闻名于世的柿子优产区,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传统的“合儿柿饼”要经过削皮、脱涩、软化、晾晒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而且基本是人工完成,如今通过陈平劳模工作室的升级改造,实现了机械化。
近年来,富平县总工会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大局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并十分注重发挥劳模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县级劳动模范陈平就是县总工会在脱贫攻坚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他带领团队不仅完成了企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还创造出“柿子红了”富平柿饼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把富平柿饼销售到世界各地。
陈平告诉记者,既然工会组织给自己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就要利用这个平台干出些利于地方经济和惠及职工的好事。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在对传统柿饼加工手艺进行工业化改造的同时,陈平还致力柿子文化的挖掘整理,建成了第一家中国柿子博物馆。在他的带动下,“柿子文化”助推了曹村镇“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该镇的柿饼收购价由过去每斤5-8元提高到了18元,以柿饼为金字招牌的美丽乡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职工群众腰包随之鼓了起来。
目前,敢于创新的陈平赢得了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山东朗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青睐,新的战略合作让他和“富平柿饼”搭上了上市公司的顺风车,步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与陈平一样,在富平县共有4名劳动模范和2家劳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之中。
富平县总工会主席孙孟杰说:“我们通过扶持像陈平这样的劳模,积极培育和打造频阳工匠品牌,树立了一批劳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就业创业,在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中有所作为,树立了工会和劳模的良好形象。”
服务职工 由困难援助向全面服务转型
关师傅是富平合兴粮业有限公司的职工。妻子和母亲在家务农,儿子大学毕业还未工作,女儿尚在上大学,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身上。去年4月,他患上了肝癌,总花费28万余元,除去医保部分,个人承担了19万元,家庭陷入了困窘之中。得知情况后,富平县职工援助中心第一时间送去大病救助金5000元,关师傅感动地说:“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工会伸出了援助之手。”
困难救助不光帮助职工本人。该县东新学校的郑老师的爱人于2014年患上了尿毒症,先后花费36万之多,现在每年还要3万多的治疗费。富平县总工会及时向郑老师送去了5000元的困难救助金。
近年来,富平县总工会把做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工会在您身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困难职工群体在工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摆脱贫困。
陈强是陕西秦正公司的一名员工,过去下班后就是和朋友去吃饭喝酒,或者约几个朋友去打牌。可是从去年开始,他喜欢上看电影。说起爱好的转变,陈强说这还得感谢县总工会给大家发放的工会会员普惠卡,拿着这张卡,看电影、购药、超市购物都能享受一定的折扣。中影星光影城富平分公司的负责人赵永义告诉记者,他们影城是普惠卡会员单位之一,从去年10月23日开始,持普惠卡来观影的工会会员有1730人次,每张票的折扣低至五折。富平县职工援助中心主任周志新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有工会会员5万余人,已经发放普惠卡2万张,要逐步实现普惠卡的全覆盖。
在富平县总工会看来,既要全面提升困难帮扶,又要瞄准特定职工人群,提供“精准服务”。富平县与西安市阎良区紧邻,近年来随着“阎富板块”的融合,两地青年联姻也逐渐增多。为了拓宽两地青年职工的交友渠道,去年年底富平县总工会联合阎良区总工会举办了“喜庆十九大·共圆幸福梦——富平阎良首届青年职工联谊会”。县总工会副主席郭武强回忆,当时富平县报名的职工有150人,阎良区和西飞公司有80人。如今,已经有十几对职工通过此次联姻确立了恋爱关系。
近年来,富平县总工会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在做优做强“四季送”服务品牌的基础上,创新推动“精准服务”、“普惠服务”等服务职工手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服务职工由援助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会员的全面升级转型,提高了工会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工会就在我们身边”已成为富平县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感受,“单位个个想成立工会组织,职工群众争当工会会员”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