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鸟择木而栖,良医择地而居”。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也有这么一名“良医”、“名医”,他数十年如一日,在铁路上一干就是26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先后为货车、客车诊治过各种疑难杂症。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我国第一代动车“医生”,并成为名不虚传的动车“名医”。他就是西安动车段调度科动车组机械师,“宏涛动车难症诊疗组”组长和“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董宏涛。
11月9日,记者在西安动车段见到了这位动车“名医”,年近五旬的他身着蓝色工作服,步履稳健,一副关中汉子特有的脸庞,目光中透着睿智和笃定。说起自己二十多年的铁路从业经历和自己的小发明,董宏涛如数家珍。
在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陈列架上,记者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工具,像是摩托车的刹车把手,长约一米的钢索,一头是刹车手柄,一头则是一个黑色的管子。原来,机关就在这个黑色的管子里。董师傅拿起这件已经获得专利的工具告诉记者,以前同事们维修时需要身体蜷曲手塞进去抓取某个踏面清扫止动销,还时常会将手刮伤。有了这个工具后,只需套住螺帽,抓住刹车手柄一捏,黑色管子里的套筒便收缩轻松抓取,省时省力。
董宏涛告诉记者,从2007年从事动车检修事业至今,全路首次开始大面积开行200公里动车组。他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大提速,也成为全国铁路第一批动车组机械师。11年来,他检修动车组7万多组,相当于平均每年把全路所有的动车组检修2遍。先后攻克19道动车检修技术“疑难杂症”,改造革新实用工具11项,其中有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研制动车组碳滑板气管圆螺母安装扭矩扳手”获得国优一等奖,牵头成立的动车“空中诊疗室”先后为远程处理疑难隐患上千件。从一个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草根工人蝶变为动车检修的行家里手,他所带领的小组负责的动车故障率始终保持全路最低,是同事们眼中的动车安全“名医”和守护神。
可是,谁又了解董宏涛背后的付出呢?回忆起自己当年去兰州铁道学院求学两年的经历,董宏涛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会孩子小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管,全是爱人一个人带。“我爱人对我的学习挺支持的,没有她的支持,我也不会学有所成……”董宏涛如是说。面对家人,董宏涛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陪孩子一块长大……从小学到高中,没有给女儿开过一次家长会,一家人也没出去旅游过。令董宏涛欣慰的是,如今女儿已经从西安外国语大学土耳其语专业毕业,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女儿也特爱学习,最近准备考研究生,学习劲头特足,这点像我……”说这番话时,记者感到了一位父亲内心深处的欣慰。
今年10月,董宏涛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工会十七大,并全票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作为执行委员会中唯一一名铁路工人,代表铁路产业工人为新时代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董宏涛感慨道,近年来,“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继诞生,中国高铁成长为中国的闪亮名片和耀眼金牌。他愿意和更多的动车检修工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和保养,为动车客运安全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