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8年,西安GDP重回全国20强”的新闻成为本地关注的热点。笔者注意到,这份报告来自一家机构,仔细梳理可以看出,时隔38年西安GDP总量重回全国20强的确有着数据支撑。
那么,是什么让西安时隔38年GDP重回全国20强?西安经济加速奔跑的背后推手又是什么呢?
东北的衰落 一枝独秀的深圳
40年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开放。那个年代,重工业称雄。1978年城市GDP排名中,上海独占鳌头。这一年的上海,GDP是第二名北京的2.5倍。除了上海,1978年也是东北辉煌的时期,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和长春共6座城市跻身20强。
1978年西安实现生产总值25.35亿元,距上榜只有一步之遥。两年后,西安以31.7亿元跻身20强。
在改革开放和产业转移的主导下,沿海和东部城市逐渐崛起。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先后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角。而随着重工业发展趋缓,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的经济也逐渐衰落。
深圳一骑绝尘,引领超一线城市。从2016年,计入研发投入之后,深圳GDP首度超过广州。2018年前三季度,四大一线城市,只有深圳以8.1%的实际增速跑赢了全国,北京GDP增速与全国持平,上海、广州都略低于全国。
陕西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指出,改革开放解放了城市生产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秘诀在于把握时代机遇。东部和沿海经济改革的典型城市由此实现超常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包括西安在内的内陆城市甩在身后。
西安经济的遗憾 曾经失去的12年
1980年的西安为什么能跻身全国20强城市?本地经济学家分析,当时的西安经济总量占据先天优势,主要凭借“三线建设”后打下的航空、军工、电子、纺织和机械等工业基础,才有了西安20强位置。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经济的大踏步发展、产业的转移等原因,西安与其他同级别城市的差距开始拉大。
统计数据显示,西安GDP规模在1989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并且排名居于全国中游偏上,1990年开始,西安的经济总量与增幅相对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开始放缓。1998年突破500亿元,紧接着在2004年、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分别跨过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和4000亿元台阶。但遗憾的是,距这些年份的20强门槛一直存在差距。
笔者注意到,西安的GDP总量从2004年增幅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缓。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副省级城市GDP排名显示:西安823亿元,排名第14位,与排名13位的长春差距327亿元;而到了2004年,全国副省级城市GDP排名显示:西安1096亿元,排名第14位,但是与排名13位的长春差距达到了439亿元,西安与上游城市的距离开始明显拉大。尤其是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西安GDP增长明显落后于同级别的城市。
本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观察人士分析,从2004年开始到2016年,西安经济发展与同级别城市相比,增长明显缓慢。与经济增长缓慢相对应的是居民收入也难以跟上同级别城市。这被业界称为西安失去的12年。
西安GDP名义增速达16.53% 受益于做加法和新兴产业提升
笔者注意到,西安前三季度GDP达5884亿元,同比增幅达8.2%,以名义增速来看,同比增幅达16.53%,在各城市中最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安经济增长一直处在快车道,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在2017年GDP靠前的50个城市里,西安名义GDP增速即位列各地首位。
那么支撑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张宝通认为,近两年西安发力招商引资,包括西商大会、硬科技大会的成功举办,取得的成绩已逐步显现。在去年固定投资力度加大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都出现了提速趋势。 (下转二版)